元宇宙、區塊鏈還香嗎?今年,chatgpt的爆火出乎人們意料,也對其他數字經濟賽道提出了全新挑戰。在今天舉行的科創中國數字經濟技術創新峰會上,專家表示了對元宇宙、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信心,同時專家也表示,發展數字經濟還需更多底層技術創新。
創新峰會由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科創中國」數字經濟科技服務團主辦、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產業聯合主辦、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與上海長三角區塊鏈產業促進中心共同承辦。
峰會上,上海長三角區塊鏈產業促進中心分別與bsn簽署數字化項目、與星火鏈網、易元堂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科創中國數字經濟科技服務團與虹口區、奉賢區、長寧區以及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上海雲南白藥食品有限公司簽約。上海科技發展基金會數字經濟專項基金也在會上揭牌。
探索原子級存儲方式
從數字經濟發展歷程來看,早期數字經濟注重生產力的提升,隨著數據生產要素重要性的顯現,當前數字經濟已構建起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的「四化」框架。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蔣昌俊看來,晶元、集成電路、操作系統、軟體生態等數字經濟最基礎組件,仍是制約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眾多難題之間,ibm高級工程師凌棕為數據存儲提出了一種顛覆性的解決方案,即將數據記錄在原子上。「原子正旋視為1,反旋視為0,由此便將二進位的信息有效存儲在物理設備之上。」事實上,科學家已經實現了在單個原子上記錄1比特數據,這種原子級的存儲設備大小只有目前存儲器十萬分之一。
當然,破解數據存儲難題並非只有這一種方式,減少空間存儲需求和開發其他類型(dna)存儲器都是正在探索的方向。凌棕希望以存儲器的案例啟發科研工作者開拓思路,在硬體設計上多出奇思妙想,讓更多底層技術創新得以多多湧現。
為區塊鏈量身定製硬體設施
「以前基於互聯網時代現成的計算平台、網路協議、資料庫管理系統等構建區塊鏈,但在區塊鏈平台基本能夠滿足當前應用需求之後,就需要思考區塊鏈最需要的計算結構到底是什麼,最匹配的網路協議是什麼,最合適的存儲引擎又是什麼。這個理念的轉變將極大推進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說。
以資料庫為例,傳統資料庫適用於存儲各種格式的數據,但區塊鏈的數據是非常規整的,且每一筆交易都排好了次序,有明確的時間戳,如果按照區塊鏈數據存儲特點研發專用的區塊鏈存儲引擎,可以大大提高區塊鏈的數據吞吐能力。蔡亮團隊為區塊鏈量身定製的底層存儲引擎,讓讀取速度提升了8倍,且數據量越大提升效率越明顯。
隨著應用規模擴大,還要關注區塊鏈冗餘的計算特性,蔡亮認為應對其「未雨綢繆」。所謂冗餘計算,就是相較於中心化系統由「大腦」統一計算而言,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的每個節點都要自主計算,但有些節點對運算力不從心。針對這種情況,蔡亮表示應採用全新計算模組,讓系統中高算力的節點計算,其他節點驗證的模式。
「我國區塊鏈發展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要加大力度、扎紮實實做好區塊鏈關鍵技術研究,建設國產自主可控的聯盟鏈。」他說。
作者:沈湫莎
圖片:主辦方提供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