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們兒,最近新上了一部電影,你那有xx會員嗎?借我用用」。60多塊錢的軟中華說買就買,20幾塊錢的會員卻捨不得開通,這或許就是當下很多年輕人對訂閱服務的一種態度。
說到訂閱服務,3c產品上很常見,像手機的app、ps的遊戲等等。而在汽車行業,尤其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汽車已經成為新的智能終端,車企也開始玩兒起了訂閱服務。訂閱,顧名思義,就是用戶可以選擇想要的服務,並為之付費。訂閱服務要求產品提前預裝硬體,並與軟體升級綁定在一起。
硬體預埋,就是對所有出廠車型都預埋了智能硬體,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是否開啟這個功能。拿smart精靈#1舉例,用戶可以自由地選擇訂閱前排座椅加熱 、方向盤加熱 、前排座椅通風等多種功能。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預埋的硬體費用並沒有計入官方零售價中,而是計入「訂閱包服務」中,那smart為什麼要這麼做?
通過「硬體預埋」這一製造模式,smart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即能快速交車,讓用戶能夠今早拿到自己的愛車。
而有些朋友就有疑問了?既然都預埋到車裡了,那這些功能為什麼還要自己訂閱開通呢?這主要是考慮不同區域、不同車主的個性化需求。
舉個例子大家或許就懂了,中國南北方氣候差異很大,一位廣州的車主可能一年都不需要使用「座椅加熱」和「方向盤加熱」這兩項功能,但當他在冬季想自駕去漠河看看極光,便可以花上99月訂閱一個月的前排座椅加熱功能,到了東北也不至於凍屁股。而常年在四季如春的西雙版納的車主,僅僅開通一個座椅通風功能就可以滿足實際需求了。
不僅如此,在整車ota成為潮流的當下,這個「硬體預埋,軟體升級」帶來的,更是與時代同步的享受。通過ota,廠家可以對汽車內的軟體進行升級及修復。前一陣子,smart品牌也做了一次車型大版本的ota,升級後在座艙、網聯、智能駕駛、車身、動力等領域都有著全面提升,ota與訂閱的結合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的新功能,自由選擇的權利也讓個性的需求得到充分的尊重。
所以,這種訂閱服務功能是充分為用戶考慮,根據需求靈活掌握,而不是傳統地把這些自主選擇開通的功能分配到低、中、高配置內,實際要付出更高的費用。
比如網紅車坦克300吧,越野版兩個配置,高配基本比低配多一「座椅通風」和「方向盤加熱」,但卻要多出17000元。而smart即使永久開通「座椅通風」和「方向盤加熱」,也僅需1999+999=2998元,可以說優勢相當明顯了。
不僅是smart,很多新能源車型也採用訂閱服務模式,作為電動車的先鋒,特斯拉也是通過訂閱模式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在美國,特斯拉率先推出了 fsd 自動駕駛的訂閱服務,新用戶為每月 199 美元 ,購買過增強版自動駕駛輔助(eap)的用戶費用為每月 99 美元。相比於之前花費昂貴的 1 萬美元升級 fsd 而言,每月199 美元 的訂閱費,大大降低了用戶體驗 fsd 的門檻,供用戶選擇更靈活的收費模式。
所以,訂閱服務模式如何讓用戶認可,關鍵點在於功能是否擁有強大的吸引力 ,是否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多需求化的價值,只有這樣用戶才會自願付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