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晶元產業界里,這兩大明星企業想必可以說無人不知,分別是光刻機巨頭ASML和晶元製造巨頭台積電,台積電因為掌握著全球最先進的製造技術,以及擁有全球最大的晶元產能,在晶元代工市場所向披靡,但是不得不說,台積電現在已經徹底「變味」了。
之所以說是徹底「變味」,是因為台積電其實早已經「變味」,當年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看到國內在晶元製造上的落後,毅然決然從美國德州儀器辭職,先在台灣創立了十大半導體積累經驗,很快就被台積電盯上,最終被台積電收購,但張汝京提出收購可以,但以後要去大陸辦廠,台積電沒有提出異議,但是卻一直拖著沒有履行。
張汝京已經看透了台積電的心思,所以再次從台積電辭職,在2000年於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短短四年就將中芯國際做到了全球第三的位置。然而這時候台積電似乎是感受到了威脅,向中芯國際揮起了打壓的大棒,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認為中芯國際侵權,最終將張汝京從中芯國際逼走。
但是現在的台積電,卻大方的在美國建立了先進工藝的晶元廠,原先計劃的是5納米,現在則提升到4納米,還要建設3納米工廠,不惜包機將大量設備運往美國,還有千人規模的高級技術人員,而如今,台積電總裁再次承認,還將利用包機將500到600名台積電員工送往日本。
相信誰都知道對於晶元製造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技術,而技術的背後就是人才,這一點台積電方面也心知肚明,例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接受採訪時就親自表示:人才是一個行業取得進步的關鍵,金錢買不到人才。
沒錯,金錢買不到人才,但台積電卻直接將人才送了過去,不僅如此,還為別人大量的培養人才,根據媒體的報道,台積電在美國和日本設立的工廠,都會對美籍和日籍員工進行為期至少半年的培訓,此外,在職業晉陞等福利上還要優於台積電的自有員工。
所以說難道都不掩飾了嗎?明明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卻還要如此為之,之前央媒就報道稱,要放棄一切幻想,堅持在核心技術上做到自主研發,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科技,現在來看確實如此。
因此即使再難,我們也要研發屬於自己的光刻機,也要研發我們自己的晶元架構、自己的晶元設計工具EDA、自己的晶元製造技術,近日,我們還正式發布了自己的「原生小晶元技術標準」,現在來看,我們依靠自己的奮發圖強,已經做出了喜人的成績。
例如就是利用小晶元技術,結合我們所擅長的先進封裝,已經可以製造出成本更低,但是性能上可以媲美先進工藝的晶元,這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採用異構架構。
而台積電所擅長的是同構架構,這種架構已經開始出現極大的瓶頸,近日台積電方面就公開表示,其3納米的SRAM密度只比5納米提升了約5%,也就是說,性能提升非常有限。
所以我們看到,就連美國晶元巨頭AMD,都將晶元採用異構,最終交給我們中企來完成最終的後道製造,而且直接簽訂5年長期合約。因此幾乎可以預見,台積電不斷地送走人才並為他人培養人才,最終會斷送自己。而我們則將走上上坡路,並最終完成屬於自己的輝煌,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