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2020年,包括華為、小米在內的行業領軍企業推出5G手機,中國5G用戶超過6000萬,5G大規模商用,同年年底蘋果推出旗下第一代5G手機iPhone 12系列,全球智能手機加速進入5G時代。
對於諸多手機企業來說,5G時代不僅僅是網路制式的轉換,更是一次市場變更的全新機遇,畢竟每一次技術的更迭,伴隨的必然是市場的重新洗牌,新老品牌交替不可避免。然而故事的發展令人出乎意料,擁有全球最多5G申請專利的華為卻意外掉隊,原因很簡單——技術障礙,而且是來自外界、且無法短時間內解決的技術壁壘。
截止到2022年12月,華為內摺疊屏Mate X2是華為目前在售的唯一一款5G手機,搭載麒麟9000處理器,價格同之前的摺疊屏價格差不多一樣,起步價高達17999元,這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根據權威市場研究與諮詢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市場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市場份額不足3%,排名全球第九,要知道輝煌時期的華為一度高居全球第一,僅僅三年,多少令人唏噓不已。
更重要的是,目前華為智能手機銷量多為4G手機、且嚴重依賴於國內線下市場,而伴隨著5G的加速普及,華為手機面臨的困境將會愈發艱難。
根據國際權威科技媒體THE VERGE最新報道,在全球第一大5G設備供應商愛立信的最新移動報告顯示,截止到2022年年底全球將有10億無線用戶連接到5G網路,更重要的是在一些通訊落後的地方4G增長在年底也將達到頂峰,逐步進入下滑期,而5G將成為全球通訊的主導技術。
4G通訊技術進入下滑期,5G成為全球通訊主導技術,這就意味著華為目前主推的4G手機市場「蛋糕」將會越來越小,而在逐漸擴大的5G手機市場華為卻無能為力,或者說無計可施。
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在於華為雖然目前可以採購高通手機端晶元,但是在5G最核心的5G射頻晶元方面,華為始終無力解決,因為從5G射頻晶元生產商來說,全球範圍內5G射頻晶元核心廠商主要包括博通、馬拉塔、威訊聯合半導體和安華高科技,而這些企業都被緊緻向華為供應該類晶元,此外包括5G基帶等核心元器件華為同樣取法獲得上游供應商。
事實上,對於華為來說,無法破局5G只是其一,其二則在於以歐洲為代表的市場,華為手機業務正在逐步退出。
諸多國際權威科技媒體報道,目前華為已經開始在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進行裁員、並計劃中斷包括AppGallery應用程序商店、華為音樂或華為視頻等服務業務,目前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音響設備在內的華為消費者終端設備已經在歐洲開啟了降價模式。
此外,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更好地提升辦公效率,專註於需求活躍的市場,華為即將將其員工和業務運營從不同的歐洲總部轉移到一個單一、有效和更好的地方。資料顯示,華為目前將歐洲分為兩個市場,其一為西歐,在杜塞爾多夫運營;其二為東歐和北歐地區,高級管理人員常駐華沙,而華為正計劃將其所有業務和總部遷至杜塞爾多夫,有助於在整個歐洲業務運營中帶來更多協同效應,為華為在歐洲的客戶帶來更多價值。
一方面是技術難關,一方面是市場難關,華為現在所面臨的困境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兩年華為專註於智能汽車的關鍵原因,只能希望華為在智能汽車業務方面更上一層樓吧。那麼大家是如何看待華為當前的困境的,華為又該如何破局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註: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路搜索,侵權刪圖;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