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美國可以制裁我國華為,我們卻不能夠禁售蘋果呢?
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美國制裁華為原因
一方面晶元問題;
另一方面就是5G。
華為是國內唯一一家和晶元領域全部高端廠家有深度交互的科技公司。
2012年,華為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網路設備供應商,這下美國徹底覺得椅子有點「燙屁股」了。
開始進行了「威脅論」,隨後看著華為越來越不爽,打壓得越來越厲害。
2019年5月16日,美國更是將華為列入了「實體名單」中,說白了就是把我們華為拉入了黑名單。
讓美國更憤怒的是,第2天華為的子公司海思宣布啟用其他產品替代美國的元件,並繼續製造5G相關的設備。
這意味著什麼呢?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失敗。
想到5G技術,美國更是恨得咬牙切齒。
在5G時代,中國抓住機遇,走在世界前沿。
而我國華為的崛起讓美國通信行業越發不安,企圖遏制華為在5G領域的進步。
但是就算美國一度打壓,我國華為依舊可以在全球5G基站建設中處於領先地位。
因為我們始終都知道,唯有自己更強大才有掌握主動權的機會。
儘管美國對我國的華為進行多次制裁,我們卻並沒有對蘋果進行禁售,這究竟是為何呢?
蘋果為何一直在我國銷售?
你知道蘋果有多受國人喜歡嗎?
據數據統計,從2011年到2021年,蘋果在中國共賣出了3.8億手機。
蘋果手機的出貨量跟坐「火箭」一樣的飛速發展是在2011年,也是蘋果在我國一共賣出1003萬部手機後,每年購買量都在增加。
有人認為購買蘋果的人是因為面子。
其實並不完全是。
是因為它們有一定的優勢以及特色,才會吸引消費者去消費。
不可否認蘋果的iOS系統非常的強,不卡頓很流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嘗試。
儘管它的價格很昂貴,但是當財富積累到一定時,就會想要去追求。
不試還好,一試真的會感受到它的體驗不錯,隨著而來的口碑就慢慢地上升。
而我們不禁售蘋果的原因有三。
第一,蘋果很遵守國內的法規;
2022年8月5日,《日經亞洲》報道稱:
蘋果公司告訴其供應商,中國海關要求台灣地區生產的元件進入大陸時必須標註產地為「中國台灣」或「中國台北」。
蘋果公司對待此事非常的認真,並敦促供應商嚴肅對待此事,避免因違規導致供貨受影響。
還有一件事情,蘋果公司因為下架了兩款違法中國法規的APP。
直接被美國媒體批判稱,既然向中國的法律屈服,就是為了賺更多錢。對此蘋果公司對他們直接不予理睬。
說白了,從市場消費到製造業,蘋果對中國的需求都是實實在在的硬需求,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它離不開中國。
當然在某些方面我們也離不開蘋果的產業鏈。
第二、蘋果對我國手機產業鏈很重要;
大家還記得歐菲光嗎?
沒有了蘋果,他們的業績一直在惡化。
2021年上半年營收下滑四成多而凈利潤暴跌九成,到了2021年Q3更出現虧損,最終導致2021年全年巨虧5.1億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蘋果這個客戶究竟有多重要,一旦失去那麼損失非常的。
許多人認為,只要我們不要購買蘋果手機,蘋果公司就無法繼續「生存」。但實際上,蘋果公司支撐了上下游許多產業鏈的發展。
對於中國手機供應鏈企業來說,今年可能是相當艱難的日子,安卓陣營的國產手機和三星都連連砍單。
而只有蘋果仍然保持著此前的銷量水平,在市場衰退的情況下,蘋果對國產手機供應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第三、幾百萬人面臨失業;
富士康的創始人郭台銘曾說過:
如果蘋果離開中國,大量企業將倒閉,大量員工將失業,中國市場將「發生變化」。
在此呢,他的這句話遭到了很多人的責怪以及質疑。
其實他說的是對的。
如果國內市場禁售蘋果產品,那將會有幾百萬人面臨失業的風險。
這也無不在表明蘋果在我國市場的重要性,而且我們也不能禁售,一旦禁售,我們與老美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一向光明磊落,從不在背後推別人一把。我們只相信唯有自身強大了,才會站穩腳,才會有更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