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和未來的競爭中,誰掌握了半導體領域的話語權,誰就可以獲得勝利,因此半導體產業成為了國家重點發展的對象,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而美國作為半導體產業的發源地,其本土製造佔比已從90年代初的近40%下降到12%左右。
面對這種情況下,美國開始給中國製造阻礙,在特朗普時期就開始對中國企業出手,先後制裁了中興,華為和中芯國際等公司,其中熱度最高的就是華為被制裁的事情,因為制裁的緣故,華為麒麟晶元無以為繼,華為的手機業務遭受重創。
而到了拜登時期,相關手段變得更加成熟和專業,其推出了晶元法案,組建chip4晶元聯盟等措施,其中晶元法案的目的是為了增強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產業實力,保證美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不過在該法案中,要求獲得補貼的相關企業,未來十年內不得在中國內地新建或擴建先進位程的半導體工廠,這無疑就是在強迫相關企業站隊。
而Chip4晶元聯盟是指美國希望和日本,韓國和台灣組成同盟關係,以加強晶元產業方面的合作,對技術設備材料等方面進行管制,以此來抗衡中國大陸,雖然目前該聯盟內部還有一定的分歧,但是從相關的關係來看,最終應該都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而最近美國開始了新的動作,加碼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出口管制,將31家中國公司,研究機構和團體列入了UVL清單,進入這個清單就相當於會受到華為的那種制裁力度。在相關措施中,除了傳統的設備,技術等限制,這次最重要的是對美國籍的人員進行了限制。
根據相關規定,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美國人在中國的相關公司機構工作,或者提供服務將會受到民事或者刑事處罰,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在美國國籍和中國的工作之間二選一,對於這個操作,有人說拜登這次制裁的殺傷力,比特朗普4年的所有制裁加起來還要狠。
美國這次的行動,其實在大家的預料之中,只是沒有想到會來得這麼快,美國的手段依舊是精準的專業打擊,打壓的過程中也會傷害到美國及其盟友相關企業的利益,因此這算是七傷拳,不過對於中國企業的負面影響更大,譬如這次中國存儲產業可以說遭受重創。
面對美國喪心病狂的打壓,大家要放棄幻想了,不要覺得服軟就可以被放過,美國就是通過晶元為切入點來阻止中國的崛起,因此國內的企業要頂上去,該扶持的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且美國都已經將應該扶持的清單列出來了,同時也要繼續團結國外的企業,不能閉門造車。
總的來說,雖然局面不樂觀,但是美國的牌也打得差不多了,制裁的邊際效用越來越低,我們要做的就是放棄幻想,共克時艱,大家都是人,美國人可以搞出半導體,中國人當然也可以,雖然初期會面臨性能不夠強,成本高昂等問題,但是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可以提供足夠的迭代試錯空間,通過不斷的迭代,總會做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