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華為被老美晶元制裁後,外媒在對國產晶元的報道中,經常會用到「中國晶元比較落後」的語句,雖然很「諷刺」,但說的卻是事實,在傳統晶元領域,國產晶元的整體水平與西方國家存在著很大的技術差距。
國內擁有華為海思、紫光展銳等眾多世界頂尖的晶元設計企業,中芯國際也成功掌握媲美台積電5nm製程工藝的「N+2」晶元製造技術,為何還不能獨自造出高端晶元呢?
任正非曾在與多所中國高校校長交談時表示,我國現在之所以無法造出高端晶元,是因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企業太過於注重輕資產行業的發展,而忽視了重資產產業,以至於製造高端晶元的光刻機、光刻膠等高尖端技術過於依賴進口。
在當今這個數字時代,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消費市場,晶元過於依賴進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華為因晶元短缺多項業務發展陷入停滯,被迫在這個5G時代發布4G手機,成為多個手機廠商「嘲諷」的對象。
華為的遭遇,讓我們徹底清醒,明白在中美科技競爭不斷升溫的當下,若想擺脫被人魚肉的命運,就必須加大科研投入與人才的培養,實現晶元的自產自足,打破美芯的封鎖!
華為晶元事件發生後,國家在第一時間出台了相關「文件」,要求在2025年實現70%的晶元自給率,並制定了大量半導體相關企業優惠政策。在國家的號召下,中科院等科研機構成立了卡脖子技術科研攻關小組,數萬家優質科技企業成立了半導體企業,組織大量優勢科研力量研發高尖端技術……
歷時兩年,「中國芯」才開始交出答案!
據媒體報道的信息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產晶元的產能達到了驚人的1900億顆,進口晶元再創新低,累計減少545億顆。
除此之外,上海官方也在前不久對外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我國已經實現了14nm晶元的規模量產,且突破了光刻機、蝕刻機、等離子注入機、5G晶元等多項卡脖子技術,國產晶元的整體實力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半導體企業基於開源免費的RISC-V架構成功研製出多款高性能晶元,降低了老美利用晶元架構制約國產晶元發展的風險,且華大九天自研的EDA軟體已經可以滿足國內企業設計、製造晶元所需。
對於國產晶元交出的成績單,多家美媒發文表示:「中國芯」已經突圍成功,在這個過程中,老美幫了一個大忙!
確實,如果不是老美對華為等中企進行晶元制裁,國內的部分企業很有可能還不會自主研發晶元,繼續走「買辦路線」,為美半導體企業提升行業話語權貢獻力量。如今,在老美的鞭策下,國內企業開始覺醒,不再將企業的發展全部寄託於「全球化」,全力加大科研投入,為掌握核心技術、行業話語權、推動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積蓄力量。
據最新消息顯示,國產晶元的發展速度已經刺痛了老美敏感的神經,再一次擴大打擊中企的範圍,將我國30多家半導體企業加入「黑名單」,禁止美企與之合作。
老美的這一次制裁,只會成為國產晶元崛起道路上的燃料,加速推動「中國芯」的發展,縮短打破美芯壟斷的周期。
國產晶元崛起之日,就是中企實現魯迅先生預言之時,「如果文明不夠聞名,那就是野蠻足有野蠻;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以無賴的方式對付無賴」,停止引進美芯,搶佔美芯市場,讓其徹底成為沒人要的「電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