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陽圖/受訪者提供

9月25日,是第65個「國際聾人日」。在這個世界中,有無數讓人牽掛的聲音。嬰兒初啼、家人關愛嘮叨、朋友歡聚,還有蟲鳴、鳥叫、田野的蛙聲……
然而,在一個聽不見的世界裡,愛需要多大聲,聽障、聽損人士才能聽到?
對於在廣東韶關鄉村,飽受「隱形殘疾」折磨的聽障老人唐臣來說,時隔十年,通過「天籟銀髮關愛基金」公益捐贈的、AI新技術加持的國產助聽器,他再次聽清了手機那一端兒子親切又清晰的語音,聽到了熟悉的三弦琴聲。
9月25日「國際聾人日」之際,騰訊天籟行動召開2022年度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天籟行動在聽障產品研發、公益救助、產研共創方面的關鍵成果,並同步了天籟行動發起兩周年以來的關鍵項目進展。
「聲音是有形狀的,聲音也是有顏色的,音更是有溫度的。」

過億老年人「隱疾」
據《中國聽力健康現狀及發展趨勢》統計測算,我國目前約有1.2億老年人正在逐漸失去聽力。
時光倒流,在退休前的30年,還是中年人的唐臣一直在廣東韶關一家鋁廠的水泵房工作,24小時不間斷髮電的嗡嗡聲,尤其是抽水時轟隆作響的雜訊並不亞於風鎬。水泵房的雜訊非常人所能承受,很多年輕人沒幹兩三年就熬不住走了,而唐臣一干就是三十年。
退休後,唐臣剛開始還沒什麼感覺,之後聽力就越來越差了,需要在耳邊大聲說話才能聽見。幾年前,孫子曾給他買了助聽器。和許多農村老人佩戴的助聽器一樣,唐臣佩戴的是價格為一兩百元的放大器,沒有雜訊分辨功能,在放大聲音的同時,雜訊也被放大了,進一步加重了老人聽力受損。
即便如此,在退休後的沒有色彩的日子裡,他與世界溝通的願望也從未停歇。閑時,他就靠著指法記憶自學彈三弦琴。
如唐臣一樣,很多老人曾因為聽不清而被迫減少了與外界的有效溝通,與親人、朋友也逐漸疏離。
根據《世界聽力報告》,全球60歲以上人群中,有65%出現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未乾預的老年性聽力損失可能促使其過早遠離社會生活,失去生產力,導致情緒及心理異常。聽力減退後,很多老年人因為害怕別人的看法,不願與人交流,即便有很多人陪在身邊,還是會感到非常孤獨,出現認知能力退化,甚至形成認知障礙症(俗稱老年痴呆)等嚴重後果。現有研究發現,老年痴呆症在伴有輕、中、重度聽力損失老年人中的發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有調研發現,在中國,老人佩戴助聽器的比例不到7%,可能只有400多萬的老人真正佩戴了助聽器。同時,相比價格上萬的進口助聽器,絕大部分可負擔得起的國產中低端助聽器降噪效果、佩戴體驗都難達預期,十分影響老年人佩戴助聽器的感受和習慣。
從聽見到聽清
相比於口腔健康、視力障礙等健康問題,老年聽障問題更像是熟悉又隱形的殘疾,比較容易被忽視。
而助聽器作為改善老年人聽力環境的重要設備,可以有效緩解聽力障礙、耳鳴等問題,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為了幫助像唐臣這樣的聽障老人,提升國產助聽器的使用效果,降低聽障老人選配門檻,騰訊天籟實驗室發布了完全自研的助聽器核心演算法解決方案,並率先攜手國產助聽器廠商「智聽科技」進行聯合產品研發,推出摯聽(騰訊天籟inside)助聽器「公益助老款」。
經技術驗證,這款助聽器在多元場景下的綜合聽感體驗均有大幅改善,將複雜場景下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超過85%,具備「低時延、低功耗、好音質」的三大技術優勢。同時,為了解決助聽器因「嘯叫」帶給聽損人士的長期困擾,天籟實驗室創新性地提出了嘯叫抑制系統性解決方案,經過用戶反覆測試,讓千元級的國產助聽器的關鍵性能,也能媲美萬元進口助聽器的水平。
目前,這款摯聽(騰訊天籟inside)助聽器已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2022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後期將作為優質老年用品推廣應用,助力老齡事業發展。
騰訊會議天籟實驗室主任商世東表示:「天籟行動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進一步通過技術以及騰訊眾多的平台資源幫助聽障和聽損的老人融入數字社會。如今,通過將天籟AI音頻技術開放給國內廠商,已經有效提升國產助聽器的使用體驗,未來將在功耗等技術細節上做進一步提升和改進。」
數據顯示,自2020年發起以來,天籟行動面向聽障社會責任領域,免費開放騰訊會議背後的天籟音頻AI技術,聯合公益生態夥伴,已經幫助446萬用戶進行聽力水平篩查、幫助35.1萬暢聽王卡用戶提升語音通話和字幕識別效果、為超1.1萬聽障人士進行言語康復訓練及發放耳蝸植入補貼等,為聽障群體更好融入數字社會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騰訊始終堅持一個原則,無論是做社會公益,還是踐行社會責任,都牢牢建立在科技基礎上,將互聯網能力、數字技術能力以及商業能力緊密結合,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去解決社會問題,做到科技向善。」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表示。
一起讓愛聽見
包括唐臣在內,基於「天籟銀髮關愛基金」,騰訊通過與政府、輔聽設備廠商、公益機構共創共建合作,天籟行動已經在聽障老人公益救助方面探索出「政企民」聯動長效公益模式,首期面向韶關500位聽障老人捐贈摯聽(騰訊天籟inside)助聽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了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聽障老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SSV銀髮科技實驗室、騰訊會議天籟實驗室、智聽科技還聯合啟動了摯聽(騰訊天籟inside)助聽器「買一捐一」公益救助活動。預售期間,每銷售出一台摯聽(騰訊天籟inside)助聽器,騰訊將為偏遠山區聽障老人免費捐贈一台同款助聽器。這也是「騰訊天籟銀髮關愛基金」繼韶關救助行動後,在聽障救助領域又一公益舉措。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對聽力健康的重視,儘早對聽損問題進行提前干預,在AI助力聽力自測、聽力篩查方面,騰訊銀髮科技實驗室與騰訊會議天籟實驗室共同發布了國內首個集成聽力篩查至康復訓練的一體化小程序——「騰訊銀髮聽力健康小程序」,主要面向老人及其家屬,提供從聽力篩查到康復訓練的全流程的工具及信息服務。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肖才偉表示:「天籟行動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還在輔助聽力設備、公益救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做到了將人文價值與前沿科技緊密融合。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力量關注老齡化問題、參與老齡化事業建設,發揮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科技力量,不斷提升智慧健康養老技術研發能力,豐富適老化科技產品種類,讓老年群體平等地享受『數字紅利』,助力實現我國『健康老齡化』的目標。」
正如天籟公益行動大使、歌手周深所唱:「讓我們把愛放大,把聲音放小,一個聽不見的世界裡,愛要多大聲?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它就在我們心裡,洋洋盈耳,儘是天籟。」
數據說75歲+老人約半數聽力損失
根據2022年國內首份老年聽障社會問題調研報告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約1/3存在中度以上聽力損失,75歲以上老年人中這一數字上升到約1/2。然而,目前助聽器的使用率在中國只有5%~10%。病情進展慢、自我重視不夠、依賴家人支持且不願接受助聽器的使用,是中國聽障老人的共性。在絕大部分人的意識中,更是將老年人的「聽不見」與「聽不清」當作自然且正常的事。(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沈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