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實在找不著工作,我勸你千萬別開網約車。」已經退掉網約車,回家接替老父親開計程車的趙師傅告訴新金融記者,「最近不是有新聞說無人駕駛的計程車要實現了嘛,活人更別干這行了。」
一周前的9月21日, 曹操出行與小馬智行、吉利研究院的戰略合作,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從前裝量產到落地持續運營的商業閉環,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動智能駕駛商業化落地,助力智駕技術全行業高效迭代,最終實現「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建設。來自《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更是把「無人駕駛計程車年底在蘇州落地運營」做成標題,表示今年年底之前,曹操出行將為小馬智行提供可用於全無人駕駛的車輛進行改裝,組建Robotaxi車隊,車隊將首先在蘇州高鐵新城落地運營。
很多專車司機通過曹操出行的官方公眾號看到了這條消息,原本更多屬於技術層面的一條新聞,沒想到在網約車司機的群體中變成了爭論的熱點。
年輕人不愛當網約車司機了
趙師傅是天津本地人,回家開出租之前,他開了三年網約車,平台從滴滴到曹操都干過。趙師傅以親身經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證明網約車司機「賺錢難」。
「開網約車的時候,早晚兩個高峰必須要出車,這時候路況不好,但平台派單也相對集中一些,你不跑基本分不夠,硬著頭皮也得跑。每天早上6點出來,我一般開到10點,回家睡一會兒。下午三點出來,通常都得開到夜裡12點才收。上午4個小時,下午9個小時,一天總共十二三個小時。我能跑多少錢呢?平均一天凈賺四五百,車子是我自己的,掛靠平台,每個月還3000多車貸,扣除車貸、保險、充電等閑七雜八的費用,我一個月休息兩天,每月實際到手七八千塊。」
為證明趙師傅講的是普遍情況,他又向記者推薦了接單超過70000單的黃師傅。黃師傅是56歲的盤錦人,隨兒子遷居到天津,干網約車司機已經快六年了。「我一開始干這個是從公司租的車子,租金一個月4000多點,一開始還挺賺錢,我跟我兒子爺倆跑。我們爺倆是歇人不歇車,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兩三萬。賺出一輛車錢之後,我們還自己買了車。但自從買了車之後,又趕上特殊原因,大環境整體不好,訂單遠遠不如以前。兒子已經重新找了工作,不開車了。我自己開,也覺得前幾年把可能幹太猛了,沒那麼大精神兒了。」
跟五六年前相比,黃師傅感到最大的變化是,網約車司機的群體里,中老年人成為主流,年輕司機越來越少。「我一開始加入曹操專車時,司機隊伍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佔大多數,現在幾乎剩下的都是五十歲上下的中老年人,四十歲都能算年輕人了。這說明對於年輕人而言,這個行業性價比不高,算不上一個好工作。」
三十二歲的趙師傅還是從算賬的角度來舉例子:「以我自身為例,我家原來就有一輛計程車,我爸開。我買輛新能源,去開網約車,看中的是平台配單,不需要在馬路上等活兒。但事與願違,平台初始狀態比較好,慢慢地發展下來,你會發現電腦派單的邏輯很難掌握,司機的自由度非常低。再加上最近兩年供需關係明顯不平衡,開車的多、打車的少,出來一上午能拉到五個單就要謝天謝地。所以我那輛車也快到報廢數了,扔給發小開著玩兒。我自己回家接替老爸開出租,時間更自由,收入一點兒也不差。」
採訪中,多位網約車司機表示,目前天津本地的網約車司機平均月收入大多在六千至八千左右。司機群里被吐槽最多的話題,大多圍繞著「平台抽成」「派單機制」「無效客服」等。9月26日,記者乘坐網約車過程中,一位六十多歲的網約車司機一路上都在通過免提電話向客服投訴系統派單問題,激動之下禁不住連爆粗口。
網約車平台欣欣向榮
與網約車司機中老年化、訂單減少、收入減少的現實相對應,網約車平台在資本市場上卻不斷收穫掌聲。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19年至2025年,由計程車、網約車、順風車構成的中國四輪出行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7.5%,整體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達4.53億,較2020年12月增長8733萬,佔網民整體的43.9%。
8月底,曹操出行被傳出最快於明年申請在港IPO的消息,可能會籌集數億美元資金,從而進一步擴大業務,並且曹操出行還在考慮進行Pre-IPO輪融資。儘管曹操出行方面回應:「不予置評」,但上市絕非空穴來風。
業內認為,2021年「滴滴臨時下架」引發了網約車平台新一輪大戰。曹操出行、T3出行在內的網約車平台的第二梯隊,似乎看到了希望;而下架400多天的「美團打車APP」也突然回歸。資本也緊隨而至,2021年9月,曹操出行B輪融資38億元,完成了2021年網約車行業近年來最大融資;10月,T3出行獲得了A輪融資77億元。
今年以來,華為和騰訊兩大巨頭入局聚合打車平台,網約車市場競爭格局再次升級。華為的「Petal出行」,主要聚合了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服務商。華為自身不直接提供運力,主要提供信息,具體運輸服務由第三方合作夥伴提供。早在今年3月份,騰訊的打車服務就已經悄悄上線,據稱目前已經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
誰能解決平台與司機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的風光背後,各平台都需要面對和解決好平台與司機的矛盾問題。2022年8月22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曹操出行、滴滴出行、T3出行、高德、首汽約車、美團打車、萬順叫車、享道出行、如祺出行、陽光出行、嘀嗒出行等11家平台公司進行了提醒式約談。
以曹操出行為例,在接受司機帶車加盟之後,司機與平台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2022年至今,曹操出行共收到128起行政處罰決定,累計處罰金額超123萬。曹操出行還多次因「網約車平台均存在為無證車輛或無證司機派單等不合規行為」「提供服務駕駛員未取得《網路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等問題,被政府約談。
只要網約車平台選擇「滴滴化」加盟方式,就難以避免網約車司機與平台之間產生矛盾。這樣來看,無人駕駛真的是個好辦法。
但問題是,遠水不解近渴,當下該怎麼解決?
撰文 馬櫻健
檢校 劉姝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