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為美國客戶代工大量晶元,超過一半的產能都給了美國。當然,台積電也從美國市場賺取了60%以上的營收份額,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因為技術優勢,所以台積電與美企合作一直有很高的話語權。
但這一次台積電漲價的要求被蘋果拒絕了,英偉達也有意跟進。難道台積電「大勢已去」了?美降低台積電依賴,台積電如何應對?
美客戶反對台積電漲價
在美國失去晶元製造優勢的情況下,台積電成為了美國獲取高端晶元的重要來源。蘋果、英偉達、高通、AMD等美企巨頭的高端晶元都是找台積電代工的。甚至英特爾這樣的晶元製造商也需要找台積電合作。
由此可見,台積電在美國市場地位非常高,讓美國對其產生了極大地依賴。正因為如此,台積電在缺芯背景下連續多次漲價,美企客戶都沒有說什麼。
哪怕承擔額外的成本,為了獲得台積電的產能支持,只能默默承受。
只是美企的日子並不好過,英偉達今年第二季度凈利潤下滑7成以上,英特爾也創下了歷史最差的財季表現。反觀台積電,營收不但沒有下滑,反而暴漲。今年第二季度台積電營收高達18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6.34%。
一邊是美企的吃苦受累,另一邊是台積電的日進斗金,而且台積電還打算展開新的漲價方案。在2023年根據晶元製程的不同,漲價6%到9%不等。
雖然客戶和台積電在努力協商,但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效果,畢竟台積電技術和產能優勢就擺在眼前,除了選擇接受,沒有過多的選擇了。
台積電持續漲價的遮羞布被無情撕開,儘管台積電也在承擔供應鏈的漲價影響,可如果半導體產能放緩的情況下還繼續漲價,難免會引起客戶的爭議。
而根據傳來的消息顯示,蘋果已經拒絕了台積電2023年的漲價要求。要知道蘋果所有的高端晶元都是台積電獨家代工的,若拒絕台積電漲價要求,萬一失去台積電的產能支持,蘋果豈不是得不償失。
不過實際情況來看,蘋果討價還價的餘地更大。自從台積電失去華為訂單之後,大部分的5nm,4nm訂單都是從蘋果公司獲取的。因此蘋果貢獻了台積電超25%的營收佔比,而且晶元製程越往下,客戶越稀少。
蘋果確認會成為台積電3nm的客戶,大概在2023年大幅度下3nm製程的晶元訂單。如此一來,蘋果會成為台積電提升3nm營收的重要保障。
若台積電因蘋果拒絕漲價,而主動降低蘋果產能的話,難保將來蘋果不會想辦法轉投三星,英特爾生產晶元。何止蘋果,據9月28日傳出的市場消息顯示,英偉達也有意跟隨蘋果的步伐,拒絕台積電漲價。
台積電「大勢已去」?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對台積電晶元代工的價格已經不滿了,找台積電生產的4090系列顯卡成本增長了15%,導致消費市場引起巨大爭議。
如果英偉達接受台積電明年的漲價要求,英偉達要麼自行承擔成本,要麼對消費市場漲價。不管是哪一個,都不是英偉達希望看見的。
隨著美客戶反對漲價,難道台積電大勢已去了嗎?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美企很有可能尋找代工替代品,想辦法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或者眾多美企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台積電的漲價都是有可能的。
也許有人說了,台積電有技術有產能,不是掌握議價的主動權嗎?話雖如此,但也別忘了美國明裡暗裡一直在扶持培育英特爾。一旦英特爾有了替代台積電的實力,台積電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將一落千丈。屆時,台積電還能掌握主動權嗎?
美國正在降低對台積電的依賴,而台積電的應對方法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與美國保持一定程度的距離,避免在非必要的訂單合作上有過多的往來。同時確保技術優勢,堅持晶元全球化,不讓美國集中晶元產業鏈資源的目的得逞。如果能做到這些,也許台積電還能自己把握將來的命運。
其實美企有底氣拒絕台積電漲價,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高端晶元需求下滑,不少美企都在清理庫存,怎麼可能接受台積電的漲價行為。
這也證明中國院士吳漢明說對了,本土可控的成熟晶元比進口7nm更有意義。吳漢明也強調,晶元產能滯後於需求,必須不斷擴產。
總結
目前中芯國際布局的成熟晶元正迎來需求上漲,滿足成熟晶元的需求比進口高端晶元顯得更為重要。台積電雖有高端晶元技術優勢,但美企的拒絕漲價和降低依賴行為,都會讓台積電「大勢已去」。要想避免不願看到的事情發生,台積電該做出改變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