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要進入任何一個領域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有公司在做了,而且做得還挺有影響力,這會讓一些創業者感覺壓力山大。
因為消費者更傾向於市場佔有率高的,或者是知名度高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初創企業就沒有機會了呢?
肯定不是的,任何一個全民充分競爭的行業都不可能出現唯我獨尊的公司,因為不管多麼強大的公司,都會給其他公司留下一定的機會。
在討論如何與比我們強大的公司競爭時,有必要回顧一下國內的經典故事「田忌賽馬」,他在跟比自己綜合實力更強的競爭對手面前,竟然可以贏得賽馬,用的就是比較特殊的策略,錯位配對方法。
田忌賽馬這個故事是記錄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故事的主角分別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
田忌和齊威王兩個人都喜歡賽馬,於是兩個人就約定,三局兩勝。可是田忌在跟齊威王賽馬的時候老是輸。綜合實力根本就不是齊威王的對手。
經過復盤,孫臏知道了田忌輸掉比賽的原因,因為田忌老是用自己上好的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中等馬對齊威王中等的馬,下等馬對齊威王下等的馬,結果老是三戰三敗。如果將比賽馬匹的順序變更一下就會高很多。
在孫臏的建議下,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最終田忌取得了三局兩勝的戰績,贏了齊威王。
這個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是卻可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我們綜合實力不如競爭對手的時候,只要能與競爭對手形成資源錯配,就有可能反敗為勝。
同理,當我們想要進入某一個領域的時候,綜合實力肯定不如行業老大。那麼該如何在巨頭的重壓之下逆勢崛起呢?
拼多多給我們打了一個樣,這家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那個時候,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均已經在美國上市。阿里巴巴市值在2000億美元左右,已經是巨無霸型的存在。京東市值也在400億美元左右,是電商領域毫無懸念的第二名。
除了阿里巴巴、京東以外,蘇寧易購也是千億規模,主要做特賣的唯品會也市值過百億。
這在當時看來,電商領域好像已經沒有任何機會,因為什麼定位的電商平台都已經有了,人們也不需要更多的電商平台了。
黃崢並不信邪,因為他發現互聯網平台上那些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並沒有得到購物的滿足。這些人不太在乎品牌,只在乎產品的價格夠不夠低。
在確定好目標用戶之後,就採用對應的策略來做就行了。經過幾年的發展,拼多多一度超越京東,成為中國市值排名第二的電商平台。
假設當時黃崢學習京東,也走自營時效路線,自建倉庫、自建物流團隊,那麼拼多多可能根本拿不到融資。因為京東花了10多年才建立起來的護城河,初創企業根本就沒有實力來競爭。
假設黃崢學習馬雲走中端或者是優質路線,拼多多也不是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
拼多多成功避開了所有互聯網巨頭已經存在的優勢,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這也是「田忌賽馬」的典型,不服不行!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存在巨頭們看不上或者是忽略了的市場,只有攻其弱點才是明智之舉。
當前的智能機領域看似已經飽和,甚至有下坡路,實際上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因為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均開始重點發力高端機市場,那麼他們必然會放鬆低端機市場的防禦,如果我們在低端機市場切入,並且主攻可以關愛老年人的智能手機,或許會有一定的機會。
同理,很多行業均可以套用,先分析行業領頭羊不願做或者沒想到的,我們進入之後就不會碰見他們的鋒芒。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讓我們從競爭中找到生存之地。
可能有人會問:「萬一別人是第一名,我們是第二名,我們想要超過對方該怎麼辦呢?」
當第一名與第二名必然要正面接觸的時候,依然可以找到對方不強的地方進行猛攻。舉個例子,對方比較強的是線下渠道,線上銷售一般,也不太會線上營銷。那麼我們就可以將重點轉移到線上,讓線上的營銷超過對方,網友會認為你才是真正的老大,久而久之,你也會實現反超的。
總之,當你想要進入某一領域時,盡量「避其鋒芒」。當雙方無法迴避,必然要正面競爭的時候,我們依然要攻其弱項,這樣勝利的概率更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裡,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產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創新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