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可能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但是這個屬於無能為力,沒人可以預測股價,在此還是為大家梳理近期行業價格戰動態。
2020-2021年,掃地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方向是比較清晰的:從單機產品,到自集塵/自清潔產品,再到全能基站產品,行業內的參與者大體遵循這樣一個路徑發展,本質上是必備功能「從無到有」的跨越。
2022年,頭部選手(除雲鯨之外)都已經推出了全能基站產品。隨著下半年價格戰的開啟,我們逐漸觀察到參與者的策略分化已經開始,本文將對此進行梳理,並分析可能的影響。
1、 科沃斯
目前科沃斯的策略,是通過降本降價、推出閹割版產品的方式,積極應對價格戰,同時力圖讓有競爭力的產品覆蓋全價格帶。此前我們統計過T10系列的降價情況,此處不再贅述。降價之後T10 OMNI的銷量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除此之外,我們觀察到科沃斯的子品牌「一點」的變化:科沃斯正試圖將中高端機型的功能全面向低價格帶推廣。最明顯的是1000元以下的單機機型,去年年中1000元以下只能買到無導航+機械避障的產品,現在799元的產品已經有了基礎的廣角鏡頭導航,並且可以選配基站。科沃斯的這一做法無疑會對某些中低端品牌產生衝擊。
2、 石頭科技
9月份石頭科技的主力產品紛紛出現降價,結合線上市佔率數據來看,科沃斯T10降價後導致石頭的競品遭到衝擊,石頭科技策略也有所轉變,應對同行的價格戰。
另一個變化是石頭將向自建產能轉型。其實這一行為完全可以理解,一方面自建產能有利於企業更快的應對市場變化,而且去年和今年石頭實際上就受到了委外產能、外包渠道上的拖累。實際上,對石頭的主要代工廠欣旺達來說,石頭的訂單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這會導致石頭在訂單排期中不佔優勢地位,而且容易拖累產品迭代。石頭的自建產能位於廣東惠州,可見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出口的考慮。
不過這也意味著兩件事:一是石頭近兩年可能需要持續投入資金,二是未來其凈利潤率會相對降低。
3、 追覓+小米
作為價格戰的始作俑者,追覓+小米毫無疑問走的是性價比戰略。追覓s10雖然和其他品牌的旗艦機有所差距,但在其價格帶上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但最近追覓推出了旗艦機全能基站產品X10,似乎也有向綜合性品牌進軍的意思,開始自下而上覆蓋各個價格帶。
4、 雲鯨
最後說說雲鯨。這家公司的優勢之一是自建優質的服務體系。不過其產品策略比較奇特,剛剛推出的J3主打智能清潔,實質上是基於用戶體驗的軟體創新,但其預售價格在4999元,且不配備全能基站,在這個價格帶上的競爭力仍需觀察。
我們觀察雲鯨的歷代產品,尤其是J2,雖然一定程度上能開行業之先河,但總會被迅速趕超和完善——不過從數據來看,產品力明顯落後的J2依然能有相當好的銷量,只能說明雲鯨的「開先河」行為能帶來比較強的品牌效應。
然而,本次J3的產品力依然有待觀察,其大單品策略能否持續有效,還要看市場驗證。
總結:目前掃地機器人頭部玩家們已經呈現了比較明顯的策略分化。證星研究院認為,長期來看掃地機器人行業依然有巨大空間,參與者只要不掉隊,就能吃到足夠的行業紅利,並且會受益於競爭帶來的行業集中度提升。不過短期來看,競爭的激烈也帶來了不確定性,投資者應做好頭部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的心理準備。不過今天中金的研報也將掃地機行業類比2015年的空調,懂的都懂。不過我們從字裡行間能看到研究員切身體會到了短期市場悲觀情緒。
掃地機器人值得關注的重要原因是看好滲透率的提升,如果對這個觀點持保留或反方意見的讀者,不建議關注這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