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司馬南與曝光聯想集團的事件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司馬南用了六期視頻質疑聯想集團負載率高、核心業務競爭力不足、高管外籍人員超過一半薪酬過高以及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但是聯想集團沒有給出正面回復。
就在昨天,司馬南更新了公眾號,披露了柳傳志秘書約請司馬南喝茶,被司馬南拒絕的簡訊溝通截圖,算是聯想集團有了回應。這件事情如何來看待,網上輿論大部分還是支持司馬南,主張深挖聯想內幕,大有不查清楚誓不罷休的勢頭。現在這場網路爭論已經成為熱點,恐怕不是當事人能夠左右其發展了,那麼怎麼來看待司馬南這次網路發聲呢?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來說司馬南能不能質疑聯想,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社會大眾人人都有關注和監督權,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無論是司馬南還是普通群眾都有就某一社會問題在法律框架內發表自己意見權利。網上有發對聲,指出司馬南帶節奏,混淆視聽,這就亂扣帽子了。而且司馬南提出的證據都是公開發布的信息或者直接就是聯想自己年報數據,何來混淆視聽呢?這顯然是站不住腳。
第二、聯想集團能不能被質疑?網上有一種奇怪的論點,聯想曾經作為民族之光,是民族企業的代表,為國家做出過顯著貢獻,不能輕易否定一家企業。這也很奇怪,且不說聯想是不是民族企業,是不是能夠代表民族企業,即便是這樣就不能被質疑嗎?歷史和現實本來就需要分開來對待,光輝的歷史當然被我們尊重,現實中如果真的做的不好,當然可以受到批評,企業是這樣,個人也是這樣,而且這種監督也不是否定企業,只是行使監督權提出自己的意見而已,這本就是應該屬於兩個問題,不能混淆。
第三、聯想的高負債、低創新投入、高管外籍人數多以及薪酬過高的問題怎麼看?其實這些問題如果屬實也不算什麼,聯想是股份制企業,只要是決策經過公司章程規定的程序,都屬於企業經營自主權,即便是持有聯想股票的股東能做的也就是不再持有,用股票表態而已,再嚴重一點就是影響企業形象,甚至影響到企業利潤,這都是合法範疇,群眾的質疑也就是停留在輿論層面。
第四、司馬南最為致命的質疑是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這是涉及到法律問題,已經不是聯想想不想回應問題,而是必須做出明確回應的問題。對於企業自主經營權的質疑,可能有很多解釋的空間,甚至可以讓局外人啞口無言,畢竟這都屬於內部掌握的信息,對於這些企業無疑掌握著最大的話語權,但是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可不能等閑視之,這恐怕是聯想遲遲沒有正面回應的關鍵所在,其殺傷力太大。
第五、關於聯想的危機公關能力真的是不敢恭維。這件事情已經在網上發酵,依然不是雙方當事人的事情,全網都在關注,聯想可以大大方方的公開做出回應,也可以高層出面與司馬南溝通,至少表明了聯想的態度是正面的、不忌諱的。如此國際大公司竟然安排公司秘書簡訊約請司馬南,柳傳志和楊元慶都避而不見,這不是誠心誠意的態度,簡訊內容被司馬南截圖公布,影響不可謂不大,而且聯想方案里的第三條?哎!實在是太低級,很難想像這是聯想高層研究的結果,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公司的心態。
第六、正是由於聯想的態度被公眾所知,那麼事情的真相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