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在前方
中國院士倪光南的反對聲音
大家應該都知道,美國晶元巨頭企業英偉達在去年九月份計劃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將英國的晶元巨頭企業——ARM從日本軟銀公司那收購下來。這一消息一經發出,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騷動,但與此同時,這次引起全球晶元產業巨震的收購計劃因多方反對而停滯不前。
ARM作為英國最大的晶元企業,掌握著晶元架構的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保持著開放許可的經營模式,合作企業遍布各國。不誇張地說,全球範圍內超過90%的智能手機,使用的晶元均是採用ARM的架構,像蘋果、華為,以及高通等企業均與ARM有合作。
一旦收購完成,ARM或許會因美國的長臂管轄,不再保持開放、中立的經營模式,全球半導體格局也極有可能被重新洗牌,美國很有可能會藉此機會對全球半導體晶元行業進行壟斷,可以說這將極大的影響到全球晶元市場。
因此,英偉達該計劃一經發出,我國院士倪光南就曾站出來表示反對。倪光南說到:一旦英偉達將ARM併購完成,將不利於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我國以後再想舒服的使用ARM晶元架構就不那麼容易了。
除了倪光南的反對,國內華為等企業也站出來向國內監管部門提出反對意見,因而在這次收購案上具有一票否決權的我國,最終投下的也將會是反對票。
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計劃再添變數
隨著英偉達收購計劃將帶來的影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知,持反對意見的何止倪光南院士及我國各大企業,越來越多的國家及企業也加入到了反對陣營當中。
首先,歐洲二十八個國家先後加入到反對陣容。據悉,歐洲二十八國已開始對此計划進行深入調查。
其次,美國晶元巨頭企業高通也站出來正式表態,英偉達收購計劃可能會對高通的在華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高通分別向美國反壟斷部門、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等遞交了反對意見。與此同時,美國巨頭企業谷歌和微軟日前也因為ARM中立關係被打破的緣故,提出反對意見。
由此可見,就算倪光南院士以及中國同意,英偉達收購ARM計劃也困難重重,其程度不亞於華為重新獲得高端晶元代工的供應。
馬斯克也發出了擔憂
雖然,各國企業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但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曾表示,收購ARM後,不會幹預ARM的發展,這也就意味著ARM仍舊保持開放、自由的模式發展。而且黃仁勛也曾堅信,英偉達會通過層層的審查。反對英偉達收購計劃的隊伍愈發壯大,那麼英偉達到底能否通過層層壁壘,如願以償呢?
根據媒體最新消息顯示,英偉達收購ARM的計劃又增添了諸多變數。據悉,CMA(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日前宣布,因擔心ARM被收購後會成為收購方限制競爭對手的「工具」,從而影響到市場的公平競爭,將會對英偉達收購按開啟第二階段的調查。
不過由於審查所需的相關文件一直未被提交,以至於該審查會延後到9月。而英偉達方面承諾會在本月6日前後遞交相關材料,由歐盟委員會進行交易調查。
不難看出,一旦第二階段的調查啟動,可想而知,這一項收購計劃的阻力會再添不少。
另外,近日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對英偉達這一收購計劃發出了擔憂。據悉,在谷歌、高通、亞馬遜、三星等眾多企業向美國提出反對意見後,馬斯克也站在同一陣線,對英偉達收購ARM表達出了競爭方面擔憂。
最後
總得來說,英偉達收購ARM的反對聲越來越多,對於如此多的反對之聲,ARM的聯合創始人似乎也有所動搖,表示把英國最強大的貿易武器讓給美國,會讓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而近期英偉達方面則表示,這項交易仍在進行中。也就是說,一方有所動搖,一方仍在堅守,再加上多方的反對態度,這起400億美元的收購案,最後的結局也越來越明朗了。
就算最壞的結果,我國還有一票否決權呢!對於這個結果,你們是不是也早有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