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4月06日12:40:15 體育 4493

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張春生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慈善事業,多次就發展慈善事業、發揮慈善作用作出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等改革要求,為進一步推進慈善事業改革發展指明重點和方向。慈心為民,善舉濟世。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慈善事業的重要論述,自覺把慈善事業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去審視謀劃,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不斷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慈善事業的重要論述為根本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慈善事業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慈善事業的價值立場、目標任務、動力源泉、路徑方法等,為推進新時代新征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深刻闡明慈善事業是全體人民廣泛參與的事業。「樹立慈善意識、參與慈善活動、發展慈善事業,是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文明、更加和諧」。這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的兩句話。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資助了平潭縣貧困女孩林冬梅。直到今天,林冬梅還記得,30多年前的那一天,習叔叔冒雨到她家裡看望,和藹地對她說:「你好好地努力學習,不用擔心學費交不起,我就是來幫助你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感受善的力量」,要求「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极參与公益慈善事業」。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慈善事業是全體人民廣泛參與的事業,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張。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發展慈善事業,協助解決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增強全體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刻闡明慈善事業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歷來具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倡導「兼善天下」、「利濟蒼生」,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极參与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慈善事業必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深入挖掘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慈善事業發展壯大的土壤,積極營造有利於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會氛圍,讓慈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圖為2023年12月15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母親郵包」新春送關愛公益行活動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馬山縣,為當地婦女及家庭送上「母親郵包」,傳遞社會溫暖與關愛。 中國慈善聯合會供圖

  深刻闡明慈善事業在促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的功能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要求「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极參与公益慈善事業」。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慈善事業對於促進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推動作用。我們要通過發展慈善事業,形成對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推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好發揮作用,助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

  二、不斷增強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慈善事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取得了顯著進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法制建設不斷完善。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施行,這是慈善制度建設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標誌著我國慈善事業邁入了法治化軌道。慈善法頒布實施後,民法典、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紅十字會法、企業所得稅法等法律也對涉及慈善事業的相關內容作出了規範。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共出台400多份慈善法配套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初步構建起慈善事業規範發展的制度體系。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修改慈善法的決定,對健全應急慈善制度、完善促進措施、規範慈善活動、加強監督管理等作出規定,為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慈善力量有序增長。慈善法實施後,各級民政部門全面開展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和慈善信託備案等工作。目前,全國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5萬家,全國累計備案慈善信託合同金額超過89億元。慈善參與渠道更加多元,從設立慈善組織向備案慈善信託、提供慈善服務、參與志願服務不斷延伸。捐贈形式更加多樣,從捐錢捐物為主向捐贈股權、房產、知識產權不斷拓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慈善」蓬勃發展,民政部依法指定的29家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台累計為慈善組織募集資金超過500億元,累計帶動超過600億人次參與慈善活動。全社會捐贈規模穩步增長,2020年首次超2000億元。

  慈善活動日益規範。各級民政部門堅持鼓勵支持和監督管理並重,持續推進依法行善、依法治善,指導督促慈善組織加強黨的建設,健全法人治理機制,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嚴守公益初心和非營利性底線,防範慈善活動中的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開展慈善組織慈善財產募集使用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持續開展慈善組織(基金會)年報(年檢)工作,紮實推進「陽光慈善」工程,推動慈善組織加強信息公開。鼓勵社會監督,加強行業自律,有效提升了慈善事業公信力和透明度。

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2024年9月5日,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法的修改,為推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圖為當日,河南省開封市慈善總會在開封市大南門瓮城城牆廣場舉行慶祝第九個「中華慈善日」宣傳活動,志願者在活動現場為群眾宣傳新修改的慈善法。 中國慈善聯合會供圖

  慈善文化更加普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舉辦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中國網路文明大會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等,為慈善交流展示搭建平台;舉辦「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共表彰700多個慈善楷模、慈善項目和慈善信託、捐贈企業和捐贈個人等慈善先進典型,26個省份設立省級慈善獎,以典型示範引領凝聚向上向善力量。自2016年設立「中華慈善日」以來,每年開展全國主題宣傳,大力弘揚慈善文化,引導推動社會各界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讓愛心善行在中華大地接力傳遞。

  作用發揮日益突出。慈善力量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科教文衛、生態環保、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脫貧攻堅期間,全國慈善組織每年用於扶貧濟困的支出超過500億元。疫情防控方面,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慈善組織累計接受抗疫捐款396.27億元、物資10.9億件;自然災害救助方面,充分展現慈善力量組織靈活和服務多樣的優勢。如2021年河南鄭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發生後,河南省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共接受捐贈款物逾97億元;2024年全年各類慈善力量向重點受災省份捐贈款物近30億元。各類慈善力量圍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鄉村振興、援藏援疆、創新驅動發展等提供專業服務,創建了一批具有廣泛影響的慈善服務品牌。

  三、正確處理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個關係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進慈善事業改革發展、更好服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正確處理五個關係。

  正確處理支持鼓勵和規範管理的關係。公信力是慈善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公信力的建立和維護,加強規範管理是重要舉措之一,規範管理不到位,慈善事業的公信力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危害整個慈善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但加強規範管理不是反對、輕視慈善事業,而是支持鼓勵慈善事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這就要求在實踐中既要樹立積極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健全完善國家支持鼓勵慈善事業發展的制度措施,更要優化慈善監管體制機制,強化綜合監管。通過一手抓支持鼓勵、一手抓規範管理,進一步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和環境,確保好事做好、善事善成。

  正確處理加快發展和保障安全的關係。慈善事業社會關注度高、輿情燃點低,還涉及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等,一旦出現重大負面輿情,就可能損害整個社會的捐贈意願、參與熱情。在推進慈善事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必須樹牢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以發展促安全、以安全保障發展。時刻關注慈善領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堵塞漏洞,著力防範和化解風險。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對突發事件第一時間調查核實和處置,確保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正確處理系統謀劃和重點推進的關係。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晚、底子薄,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如慈善總體規模較小、組織力量不多不強、發展方式單一有限、治理能力尚有不足、發展環境有待改善等,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和期待還有差距,必須加強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布局,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同時,注重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把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統籌起來,解決好當前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統籌行業上下、組織內外,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正確處理依法自治和行業自律的關係。法治是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健全慈善制度,夯實慈善基礎,推進依法行善、依法興善、依法治善,保證慈善事業在法治軌道上良性運行。國有國法,行有行規。支持發展慈善事業,既要督促指導慈善組織依法依規自治,也要強化慈善行業自我管理,維護行業秩序,激發慈善參與主體活力。慈善行業健康發展,亟須建立健全一套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提升的行業規範,加強慈善行業組織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慈善行業組織積極作用。

  正確處理立足國情和借鑒經驗的關係。我國慈善事業與西方慈善事業在歷史沿革、文化傳承、社會功能、政治屬性、發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推進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既要尊重國際慈善事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要尊重我國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既不能簡單延續中國傳統慈善模式,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公益慈善,而是要堅持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慈善事業。

  四、以守正創新精神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對慈善事業寄予厚望,要堅持守正創新,採取有力措施,以釘釘子精神抓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有關慈善事業改革舉措的落地落實,不斷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黨的領導,把好慈善事業正確方向。要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慈善事業的重要論述精神,引領廣大慈善事業參與者與黨同心同德、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向同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功能作用,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建立健全慈善事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慈善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

  健全法制體系,提高慈善事業法治水平。始終將完善慈善法制體系作為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堅持立足基本國情,研究制定適應慈善發展現實需要的政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推動出台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制定、修訂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台管理、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慈善財產保值增值等慈善法配套法規政策。推動修訂基金會管理條例,為加強基金會監督管理提供製度支持。

  提升服務能力,發揮慈善事業積極作用。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取之於民」又「用之於民」,強化慈善事業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的有效銜接,研究建立慈善事業參與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助力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鼓勵慈善組織積极參与國際慈善交流與合作,提高慈善事業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的實際效果和影響力,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規範監督管理,提升慈善領域治理能力。緊緊抓住慈善事業公信力這個「牛鼻子」,建立自我約束、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相結合的慈善事業綜合監管格局。深入實施「陽光慈善」工程,督促慈善組織、慈善信託的受託人履行信息公開義務。加強基層慈善工作力量建設,加大監管執法力度,防範和化解慈善領域風險隱患。加強慈善組織專業人員業務培訓和能力提升,明確職業發展路徑和方向,增強慈善行業人才吸引力。

  強化研究宣傳,大力傳播弘揚慈善文化。將慈善文化作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重要節點、重大活動以及重要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弘揚慈善文化。堅持尊重慈善事業發展規律,借鑒國際有益經驗,強化慈善基礎研究,推進慈善文化和慈善教育體系建設,為慈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來源:《求是》2025/07

作者:張春生  中國慈善聯合會會長

體育分類資訊推薦

湖人狂飆!大勝西部榜首雷霆,強勢宣告季後賽野心 - 天天要聞

湖人狂飆!大勝西部榜首雷霆,強勢宣告季後賽野心

在2024 - 25賽季的NBA賽場上,洛杉磯湖人隊於今日奉獻了一場堪稱本賽季最佳的比賽表演。他們在與西部領頭羊俄克拉荷馬城雷霆隊的對決中,以126比99的懸殊比分,讓這支實力強勁的勁旅在球場上黯然失色,為紫金軍團贏下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空間型中鋒遇挑戰!勇士為季後賽防守或犧牲波斯特成長機會 - 天天要聞

空間型中鋒遇挑戰!勇士為季後賽防守或犧牲波斯特成長機會

金州勇士隊近來狀態神勇,連勝場次一路飆升至五場。在與孟菲斯灰熊隊、洛杉磯湖人隊以及丹佛掘金隊的強強對話中,勇士隊均強勢勝出,如今距離在季後賽首輪斬獲主場優勢僅有一步之遙。若能在今天能擊敗休斯頓火箭隊,他們無疑將在西部聯盟中坐實勁敵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