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3月31日,某足球專業報刊發題為《國足陣容短板明顯,新人成長需要時間》的文章。悉讀全文,結合相關內容,著重就開篇引述的某位足球圈資深人士一個令人驚詫的觀點談幾點個人看法。
該觀點是:中澳之戰國足首發陣容近半數不具備參加18強賽的能力。3點支撐的依據:球員無法適應比賽的強度和節奏;缺乏拿得出手的個人專項能力;受制於聯賽出場等因素影響,部分不錯的球員比如張玉寧等無法發揮出最佳狀態。個人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判斷,說出了很多球迷的心聲,也說出了很多媒體(人)想說但不敢說的話。
最讓人感興趣的是,這「近半數」指的是誰?連參加18強賽的能力都沒具備,為什麼卻成了國足的首發呢?以下分享一下個人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我認為至少包括:曹永競、徐皓陽、黃政宇、韓鵬飛。但本人並不完全認同「不具備參加18強賽的能力」這一說法,至少單從場上位置而言,曹永競、黃政宇和楊澤翔具備替補的能力。
韓鵬飛就不說了,這是他18強賽的首次出場。被推上首發陣容,蓋因蔣光太和朱辰傑兩名絕對主力中衛因傷缺陣。考慮到「資歷」更老,伊萬選擇了他,而不是吳少聰與蔣聖龍搭檔。但說實話,韓鵬飛應該是整個國家隊存在感最弱的球員之一。伊萬的選擇雖然是無奈,卻人為地降低了防線的質量。相比之下,有留洋經歷的吳少聰比賽氣質更值得期待。
韓鵬飛
斯盧茨基出任申花主帥之後,徐皓陽一度頂替了謝鵬飛成為申花右邊前衛、或者說右中場主力。但新賽季,他又成了楊皓宇的替補。在國家隊,徐皓陽是首戰日本隊時的首發左邊前衛,但表現欠佳,第60分鐘被費南多換下,其後連著3場替補未上場。直到第5輪客場與巴林,才在第46分鐘替下首發的李源一。第6輪首發並打滿全場,第7輪第63分鐘替下張玉寧,再與左邊前衛拜合拉木位置對調,後者頂上鋒線。
黃政宇是個「冤大頭」,他就不應該出現在單後腰的位置上,更遑論首發。作為泰山隊李源一的替補,他在這場比賽第一個失球中出現的低級失誤,以及第二個失球的防守失位,主要責任不在他,而是主教練用人不當。僅就個人能力而言,黃政宇配得上一個替補的名額。
曹永競是另一種情況,他在國安近兩個賽季多為替補,只在上賽季後半段多場比賽表現給人眼前一亮。究其原因,應該是國安的戰術打法,以及強力鋒線和後腰的支持,使得他較為出色的技術在靈活的跑位中有了發揮的空間。如果要打個比方,與武磊有點相似。
曹永競
說得再明白一點,曹永競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場上位置。從排兵布陣上看,他主要是左邊鋒,但他更多出現在前腰的位置,或充當影子前鋒;如果把他安排在前腰位置,又與張玉寧重迭。因此,除非張玉寧有傷,否則國安的幾任主帥大概都不知道如何使用他。新帥塞蒂恩曾把他用於右邊翼衛,結果是敗招。
與日本隊的第二合回曹永競出任首發前腰,與林良銘、韋世豪、徐皓陽、謝文能組成的小個子進攻陣容打得有聲有色,堪稱經典。但伊萬「神一場、鬼一場」的排後布陣,讓中澳之戰擔任右邊前衛的曹永競徹底迷失自己,上半場被對手完虐。
如果還有「漏網之魚」,可能就是楊澤翔了,這又是一名讓人一言難盡的球員。吳金貴後期,楊澤翔是申花絕對主力左後衛。到了國家隊,他又成了伊萬手下主力或輪換右後衛(1、5、6輪首發,第7輪替補)。但實際上,上賽季後半段,他就成了申花的替補。在左後衛,斯帥寧可用徐皓陽擔任左後衛也不用楊澤翔。至於右後衛,除非馬納法缺陣,否則右後衛也輪不到他。
楊澤翔
在高准翼(第1輪替補,第2、4、7輪首發)因傷缺陣的情況下,伊萬選擇楊澤翔而不是胡荷韜,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與徐皓陽是申花隊長,配合可能有默契;二是對抗能力更強。但這著棋,事實證明伊萬又失算了。徐皓陽的防守能力一般,進攻屬性又比不上謝文能,導致楊澤翔在防守端疲於奔命。如果用助攻能力更強的胡荷韜,國足有可能反制對手的進攻,從而減輕防線的壓力。
上述分析,由於可知的原因,沒有給出「近半數」是誰的答案,相信細心的讀者可以品得出來。以下還想就中澳之戰的話題多說幾句:
第一句,李源一沒進大名單絕對是一個大錯;第二句,菱形站位絕對是一個大錯;選擇黃政宇、汪海健、程進為3名後腰人選而放棄李源一,或者說李源一競爭不過這3名球員,又是伊萬一錯;在已經有李磊、楊澤翔、胡荷韜3名邊後衛,並且楊、胡均可左可右,而吳少聰也可以出任左後衛的情況下,再選擇王振澳進入大名單,還是伊萬的錯。
說一千、道一萬,如果改打平行中場,讓李源一和黃政宇這對泰山組合出任雙後腰,效果就有可能要好得多。至少,黃政宇極有可能不會成為了「冤大頭」。
黃政宇
再次說明,本人並不完全認同「中澳之戰國足首發陣容近半數不具備參加18強賽的能力」這個觀點。費這麼多口水寫這些字,只是為了證實仇伊萬在中澳之戰中的排兵布陣、臨場指揮上的失誤。事實上,這些失誤,除了贏印尼和巴林那兩戰,其他比賽不同程度存在。
球迷不明白,伊萬為什麼如此執迷於菱形站位。擔任國足主帥都一年了,經過7、8輪的集訓,也帶隊打過36強賽,還看了那麼多的中超聯賽、足協杯、亞冠賽事,難道他不知道中超根本就沒有人能擔任單後腰嗎?
不明白,謝文能在右邊前衛打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讓他改打左邊前衛;不明白,前5輪無論是首發還是替補、也無論是擔任左邊前衛還是前鋒都表現出色、並且第4輪打入第一個進球的拜合拉木(第1、3輪替補、第2、4、5輪首發),第6輪因累積黃牌停賽後,第7、第8輪又淪為替補。
不明白,曹永競在第7輪表現如此失常,第8輪換個位置又是首發,為什麼不敢用塞爾吉尼奧?
最神奇的是對待李源一。前5輪,李源一都是主力(前3輪首發雙後腰之一,第4、5輪首發左邊前衛,第6輪替補左邊前衛),為什麼突然就落選了第7、第8輪的賽前集訓名單。補招入隊後,第7輪第63分鐘替下首發的韋世豪;到了第8輪,竟然連比賽名單都沒進了。
伊萬給出的理由,是客場對沙特以防守為上,所以需要李源一。而主場對澳大利亞更強調進攻,所以棄李源一而選擇黃政宇。但全中國球迷都知道,別的不說,僅就進攻能力而言,李源是國家隊50人大名單中(傳說中的,可能不止50人),技術最好、進攻能力最強的後腰球員。這樣的球員你放棄了,讓人無法理解啊!
綜上分析,個人覺得,足協應該趁著伊萬彙報、總結3月份比賽這個機會,認真調查、核實一些情況。甚至,對中澳之戰出現的問題應該進行問責。
(今日頭條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