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兩季都是釣魚的旺季,還有一個說法是春釣春分前後,秋釣秋分前後。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之後往北照射,這是真正升溫的開始。秋分之後太陽直射南半球,這是氣溫真正變涼爽的開始。不冷不熱魚才好釣,因為水溫適宜,正好是魚類最佳的攝食溫度。春季跟秋季還不同,因為春季是魚類的繁殖期或者進入繁殖期之前,所以比秋季覓食量更大,在淺水的時間也更長一些。
一、蚯蚓蘸粉
春季中間這段時間,也就是驚蟄到清明前後,這是鯽魚恢復進食逐漸進入繁殖期的一個階段,是野釣鯽魚最經典的一段時間。魚情好,想要更多的漁獲一點也不容易。而鯽魚的釣法也比較多樣,比較靠譜的應該是長竿短線多窩走釣,這個釣法最適合一些中小水面,尤其是水草覆蓋面積稍大的區域。有水草等障礙物,可以為鯽魚提供躲避天敵的場所,也能為鯽魚提供一些食物,同時水草還是鯽魚的產床,所以只要有草都不建議釣明水。
也正因為有水草的緣故,鯽魚完全不需要進行太大範圍的覓食,因為水草區域的水草嫩芽、小蝦、昆蟲全是鯽魚的食物。針對不會進行大範圍覓食的鯽魚,多窩走釣自然是比死守效果更好的。再考慮考慮大鯽魚更喜歡躲在離岸距離更遠的障礙物,長竿短線七星漂才是首選。用餌最好使用蚯蚓,這餌料對於中小水面的鯽魚非常有效。蚯蚓直接用那全是新手,搭配點黃豆粉使用才是老手。對於魚情好的仲春階段,這個方法會讓窩點的魚越來越多,這是錦上添花的一種傳統釣法。
二、一葷一素
如果野河、長溝的水草不多,或者只在岸邊稍稍有一點,那麼傳統釣的優勢就不大了。這種岸邊有少量水草的小水面,正說明了有大鯽魚分布,因為草雖然不多始終是有的,草不多的原因是這個水面有一定深度,所以往往會有體型較大的鯽魚。釣明水,或者是稀疏的水草周圍垂釣,那使用守釣就可以了。水草等障礙物稀少,意味著水草區域不能給鯽魚提供充足的食物,那鯽魚為了恢復體力、繁殖,就需要較大的覓食範圍,所以守釣也是可行的,而且也不用釣深遠,因為淺水比深水還要暖和。
平常用的不多的短桿,在仲春階段反而有了用武之地,還有就是初冬階段,其實也是短桿釣鯽魚的好時候。懸墜釣一般是使用商品餌為主,但是對於一些比較「野」的水面來說,鯽魚的進食會比較機警,商品餌能夠誘魚進窩,但是不能讓鯽魚咬鉤。這時候也可以使用一葷一素的用餌手法,建議下鉤掛蚯蚓,上鉤掛個搓餌,這樣可以確保蚯蚓是躺底的,鯽魚進食障礙最低。面餌霧化還能持續誘魚,這個方法比兩個搓餌更適合野塘、散養塘。調漂方法比較簡單,一般是使用單鉤調漂,也就是半水調漂之後掛單餌看目數,在這個目數的基礎上增加半目,蚯蚓肯定是躺底的,面餌也是觸底的狀態。
選追釣也可以使用蚯蚓蘸粉釣法,但是蘸粉的霧化比較好,所以有水流的話效果不佳,更適合釣靜水一些。如果拋竿還不精準,會形成較大的窩點面積,影響上魚效率,所以懸墜釣玩蚯蚓蘸粉時,不要打滿竿,注意落點。春季野釣大魚,釣組搭配竅門,別想著通殺,要懂得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