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足將士積極備戰之際,國內著名足球媒體人趙震卻對主帥伊萬剛剛敲定的27人大名單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這無疑給即將到來的中沙之戰帶來了話題。那麼,趙震的觀說法究竟是否正確呢?我們不妨簡單來探討一下。
從國足後防線人員配置來看,趙震認為國足9人防線伊萬安排4名中後衛、5名邊後衛不太合理,覺得應多帶一名中後衛以防萬一。但實際上,伊萬教練的這一安排應該有他自己的戰術考量。在當今足壇的戰術體系中,邊後衛在攻防兩端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職責。現代足球強調邊中結合,邊後衛需要具備出色的往返能力,既能在進攻時及時插上參與進攻組織,又能在防守時迅速回防到位。胡荷韜、王振澳、楊澤翔等均是能左能右的邊後衛,他們的存在為球隊在戰術執行上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面對沙特隊強大的進攻火力,邊後衛在防守時的寬度覆蓋和協防能力至關重要,5 名邊後衛的配置顯然可以更好地應對沙特隊在邊路的衝擊。
而且,在比賽中,中後衛和邊後衛的職責並非要完全切割開來,邊後衛在必要時也能臨時客串中後衛位置,以保證防線的完整性。比如高准翼,就是妥妥的中後衛出身,讓他踢中後衛,他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僅從邊後衛數量多於中後衛這一點,趙震就質疑伊萬的用人,不僅不妥當,也不夠專業。
中場方面,趙震指出6號位球員僅有王上源一人,擔心領先時加強防守或王上源受傷時無人可替。中場的人員布局確實是球隊戰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不過,我們需要考慮到伊萬教練的戰術風格和球隊整體戰術規劃。如果球隊在對陣沙特隊時採用的戰術側重於控球和進攻組織,那麼中場堆積8號位和邊前衛球員就有其合理性。這些球員在進攻三區的創造力和傳球能力,有助於球隊在客場主動尋求進攻機會,爭取拿下比賽。而且,雖然6號位球員看似儲備不足,但在實際比賽中,球隊可以通過戰術調整,由其他中場球員臨時補位到6號位。
此外,汪海健雖然在過往比賽中擔任單後腰的表現不太理想,但不能就此完全否定他在特定戰術體系下的作用。球隊的戰術安排是一個整體,在不同的比賽場景和對手特點下,球員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前鋒線方面,趙震認為各種特點的前鋒都有,都點雜亂。我們知道,不同特點的前鋒可以應對不同的比賽局面,例如高中鋒可以利用頭槌優勢在禁區內製造混亂,速度型前鋒則可以在反擊中撕開對手防線。在客場面對沙特隊這樣實力強勁的對手時,進攻手段的多樣性無疑增加了球隊得分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看,前鋒線的人員儲備雖然有點「雜亂」,但並非不合理,反而是球隊積極求勝的一種體現。
綜合來看,趙震對國足27人大名單的質疑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過於片面。伊萬作為專業的足球教練,在確定大名單時必然經過了自己的深思熟慮,無論是趙震這樣的足球媒體人,還是廣大的普通球迷,和伊萬大談特談戰術打法和用人安排,恐怕都有點「班門弄斧」之嫌。大家對趙震的觀點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