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亞冬會,山東8名冰雪健兒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越野滑雪、滑雪登山、單板滑雪等項目上共奪得3金4銀2銅的好成績。其中,來自山東的短道速滑隊員公俐以出色的表現強勢助力中國隊收穫極具分量的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為本屆賽事中備受矚目的新星。這枚獎牌不僅刷新了山東短道速滑隊的歷史成績,也讓這支起步晚、條件艱苦的隊伍走進大眾視野。
從零艱難起步,到如今在亞冬會領獎台上綻放光芒,山東短道速滑隊冰刀划過的每一寸冰面,都鐫刻著血汗與堅守的印記。2月13日,大眾新聞記者專訪山東短道速滑隊主教練劉曉穎,探尋這支隊伍背後不為人知的拼搏故事。
從「白板」到世界級選手
短道速滑場上,勝負只在毫釐間。2月9日,在亞冬會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中,憑藉山東選手公俐在最後時刻的關鍵超越,最終中國隊以4分11秒371的成績擊敗宿敵韓國隊,助力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本屆亞冬會拿下第二枚金牌。
「我認為這是信念的力量,我一直覺得我們一定會成功!」賽後,這名青島姑娘透露,自己在接棒後一直在尋找機會超越韓國選手金吉莉,「超越的那一刻特別刺激,特別驚心動魄,自己也不敢相信能做出這麼精彩的動作。」
公俐彎道超越韓國名將的瞬間,讓無數觀眾熱血沸騰。而這份榮光的背後,是十餘年來刻骨銘心的堅持。
在短道速滑領域,公俐算得上「大器晚成」。11歲的年紀,有些孩子已經參加全國比賽,公俐卻剛剛通過「輪轉冰」選才模式進入省短道速滑隊開始短道速滑訓練。省短道速滑隊主教練劉曉穎是公俐當時的教練,她回憶,公俐進隊時滑冰是零基礎,「用我們的行話說就是『白板』,完全跟不上其他隊員。」
但是,很快劉曉穎就從公俐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氣質,「這孩子從小就特別能吃苦,意志品質格外頑強,骨子裡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劉曉穎記得,公俐剛入隊時,滑50圈是一組訓練任務。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公俐總是落在最後,教練組都以為她滑完一組就會停下來休息,但她卻咬牙堅持跟著滑了七組半,直到累得癱倒在冰面上,站都站不起來。
「她真的是玩兒命練,無論是下雨天還是下雪天,照樣在室外進行體能訓練。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腳都磨破、磨傷了,但從沒喊苦喊累。」劉曉穎說。
正是憑藉吃苦耐勞的品格和不服輸的勁頭,公俐一步步嶄露頭角。2015年,公俐入選了國家集訓隊,成為山東省首位參加青年冬奧會的運動員。在2018年舉行的全國短道速滑冠軍賽女子團體3000米接力決賽中,公俐聯手賈惠凌、李璇、李碩,為山東省奪得歷史上首枚全國最高水平短道速滑賽事團體接力項目金牌。
此後,公俐穩紮穩打,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在2024年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短道速滑比賽中,公俐和隊友合作摘得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隨後又獲得了女子1000米比賽的銅牌和女子3000米接力的銅牌。在2024—2025賽季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巡迴賽北京站、首爾站比賽中,公俐搭檔隊友在混合團體接力項目中奪得1金1銀。
一年當作三年練
在山東短道速滑隊,不乏像公俐一樣頑強拼搏的隊員,更不缺浸滿汗水的奮鬥故事。
「山東沒有冰,但我們有一腔熱血。」2010年,31歲的劉曉穎在青島國信冰場完成職業生涯最後一戰後,毅然與愛人楊占宇從吉林來到山東,開始了他們的拓荒之旅,山東短道速滑從零組建隊伍。
彼時,國內冰雪強省已培養出多位奧運冠軍,而山東省內冬季運動幾近空白,在項目開展初期,不僅冰場稀缺,專業人才更是匱乏。
作為教練,劉曉穎甚至需要從最基本的滑行技術教起。已成為國家隊中堅力量的李文龍,是與公俐同年進入山東隊的第一批短道速滑運動員,同樣也是從「白板」起步。劉曉穎分享了一個當時讓她哭笑不得的故事,「李文龍入隊的時候根本不會滑冰,第一天就練哭了。我問他『你不是說你會滑冰嗎』。結果他說,『我會滑大野冰』。」
要想追趕冰雪強省,常規的訓練模式顯然行不通。
「我們起步晚,只能把一天掰開當成好幾天使,一年當作三年練,高強度訓練,儘快讓山東短道速滑發展起來,否則永遠趕不上人家。」劉曉穎說。
「沒有人能讓我輸,除非我不想贏。」這是劉曉穎作為運動員時期的座右銘。成為教練後,她把這股拼搏精神也傳遞給了自己的隊員們。
「我們那會兒每天真是起早貪黑,教練和運動員勁兒往一處使,同吃同住,就想把山東短道速滑這個大旗扛起來。」在體能訓練上,當時運動員們每天都在挑戰自己的極限。每周萬米耐力跑、每日極限挑戰式訓練……這些「魔鬼項目」成為隊員們的日常。在劉曉穎看來,這不僅能提升體能,更是對心理素質的一種磨鍊。
「山東孩子實在,意志力強,認準目標就拼到底。」她感慨道,自己經常被這些年輕的隊員們感動著。
劉曉穎記得,有一次在訓練中,李文龍磨刀時雙手不慎按在了刀上,鮮血直流,縫了好幾針。醫生叮囑他要好好休息,可李文龍害怕耽誤訓練,每天雙手舉著堅持上冰,硬是一天都沒有落下訓練。
在訓練方法上,二十多年的運動員職業經歷,讓劉曉穎更能與隊員感同身受。她深知每個隊員都有獨特的天賦和潛力,因此因材施教成了她訓練的核心原則。對於爆發力強但耐力不足的隊員,她會專門設計一系列針對性的耐力訓練課程;對於技術細膩但力量稍弱的隊員,則著重進行力量強化訓練。
「短道速滑是團隊項目,沒有配合就沒有成績。」劉曉穎多次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可能大家看到的是一名隊員出了成績,但背後是20多人甚至更多人一起訓練的結果,它是一個團隊的力量。」
科學訓練之外,劉曉穎格外注重「育人」。她要求隊員在訓練之外必須認真學習,堅持上網課,每天讀書半小時等。
作為教練,劉曉穎是出了名的「嚴」和「狠」,訓練之外,對學習生活的管理也非常嚴格,比如控制使用手機、每天定時讀書、寫訓練日記等。
但是,嚴格背後藏著她的良苦用心。「像公俐他們這些孩子都是從小就跟著我,不能只管他們的訓練,做人做事都得管。人生長著呢,不是拿個冠軍就行了,必須要有正確的三觀。」
從競技場到大眾冰場
在劉曉穎看來,首秀亞冬會,山東冰雪項目便交出一份亮眼答卷,這與山東積極響應「三億人上冰雪」、持續加大力度鞏固冰雪運動成果密不可分。例如,每年一屆的全省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打造了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平台;各地市不斷健全完善冰雪基礎設施,也為廣泛開展冰雪運動提供了保障;山東舉辦冰雪消費季、冰雪嘉年華等活動也營造了濃厚的冰雪運動氛圍。
不過,她認為,追趕冰雪強省仍任重而道遠。「山東註冊運動員不足冰雪強省十分之一,大眾普及度、青少年培養體系與黑龍江、吉林等傳統強省差距顯著。」為此,她積極推動短道速滑進校園,建議降低大眾體驗門檻,「哪怕萬人參與中選十人,也是突破」。
如今,山東隊正嘗試「體教融合」新模式。2024年,濟南、青島等地的10所中小學引入短道速滑選修課,並計劃建立省級培訓基地,舉辦校際聯賽。「門檻降低才能擴大基數,1000人里選10個苗子和1萬人里選100個,結果完全不同。」讓劉曉穎欣慰的是,公俐、李文龍等優秀運動員的影響力正在帶動更多山東青少年關注冰雪運動。
劉曉穎和她的團隊也正在致力於帶動各地市共同發展短道速滑項目,省隊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以練促教。「濟南、青島、煙台、淄博、臨沂等地市的隊員和教練經常參與省隊訓練,我們都傾囊相授,分享自己多年的訓練經驗和訓練方法,希望能為各地市培養優秀的教練員和隊員。」
可喜的是,在各方面努力下,濟南、青島、淄博等市的青年隊已頗具規模。「以前隊員是零基礎進省隊,我們需要從頭教起。現在好幾個市都有了自己的市隊,教練員隊伍也成長非常快。」劉曉穎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在山東形成發展冰雪運動的良性循環——更多的人參與冰雪運動,就能為山東短道速滑項目培養更多後備人才;這些人才在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又能進一步提升冰雪運動在山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面對未來,這位讓短道速滑項目在山東生根發芽的「鐵血教頭」充滿期待:「夏季項目山東已是強省,冬季項目也要爭一流!」她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山東短道速滑項目一定能夠在全國乃至國際賽場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讓冰雪運動在齊魯大地上綻放絢麗光彩。
(大眾新聞記者 董婉婉 劉笑笑 賈涵宇 策劃 婁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