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廣州市天河區漁沙坦小學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足球文化節。足球文化節以「傳承南派體育,弘揚志行風格」為主題,首次把創辦46年的「省港杯」的悠久足球文化帶進了小學校園。
前廣東省體育局局長董良田,漁沙坦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潘國洪,廣東省學生體育藝術聯合會副會長郭際,廣東省足球協會副秘書長鄺甫祥,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丁金興,廣東足球名宿陳玉良、歐偉庭、麥廣梁、劉醒、張桂蓮等出席活動。
漁沙坦小學有著118年的校史,足球是一大辦學特色。學校高度重視足球苗子的培養,組建男、女子校隊,現有男子u12、u10、u9、u8、女子u12、u10校隊球員共100多人,通過每周四次的足球訓練發掘優秀人才。
近10年來,漁沙坦小學的足球比賽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和全區的前茅,累計向區隊輸送51人、市隊8人、省隊1人,國少2人,各中超俱樂部梯隊16人。
相比競技成績,漁沙坦小學的校園足球實踐更具有價值的是創新性地提出「生態足球」理論體系。「生態足球」的內涵是可持續發展和可進行普及推廣,包括校內和校外的可持續發展。校內就是實現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內涵式發展,校外則是家長、社區、社會的協同育人,實現家校社「三結合」協助學校校園足球發展,協同育人的目標。
基於漁沙坦小學多年來在「生態足球」的創新實踐,每年一度的足球文化節已成為廣州市學校課外活動的一個特色品牌。今年的足球文化節由於在第43屆省港杯第一回合開鑼前一天進行,漁沙坦小學特別把文化節的主題設定為緊扣省港杯的文化傳承,這也是省港杯創辦46年來首次真正走進校園。
為了全面展示省港杯46年的風雲變幻,學校在五人足球場精心準備了一場省港杯的主題展覽,歷屆省港杯的圖文展示脈絡清晰。
董良田表示,46年來省港杯舉辦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足球競技,成為粵港兩地在社會、民生、經濟、教育、文化全方位交融的平台,他認為能把「省港杯」的普及和傳播放到一所普通小學來進行,是真正對足球文化的傳承,具有開創性意義。
陳玉良認為,省港杯經過46年的變遷,從最初成年最高水平的對抗,到如今青年足球力量的競技,對兩地足球水平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已成為兩地球迷不可磨滅的記憶。今年的十五運會在粵港澳三地首次聯辦,歐偉庭希望本屆省港杯能在新年來臨之際開個好頭。
董良田、陳玉良、歐偉庭與廣東名宿麥廣梁、劉醒、張桂蓮等人加上漁沙坦小學畢業的優秀學子,組成了明星聯隊,與漁沙坦教職工隊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友誼賽。
除了進行表演賽,陳玉良、麥廣梁、張桂蓮、劉醒更各自帶領漁沙坦小學的男女校隊進行了模擬訓練,各位名宿都對小球員的基本傳接球功夫進行了指導,他們認為「南派足球」的核心特點就是腳下功夫紮實,這也是本土足球文化的重要傳承之處。
潘國洪校長表示,本屆足球文化節是歷年來學校舉辦規格最高、最有意義的一屆。眾多廣東足球元老通過講述省港杯故事,讓廣大學子真正領悟了南派足球的底蘊和「志行風格」的時代意義,激發了學生們的足球熱情。同時,本屆文化節豐富多彩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漁沙坦小學多元體育文化的元素。
文|記者 柴智
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