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距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開幕還有300天,大灣區的運動氛圍已經「燃」起來了。

作為十五運會帆船項目的承辦方,汕尾的「藍色賽場」也在上演華麗「變身」,激情四射的「運動浪花」揮舞全城,將奮力實現「海洋體育+海洋文化+海洋旅遊」的有機結合,見證汕尾帆船項目「乘風破浪」!
抓「天時」
全省首個海洋運動會「點燃全城」
「一個會」帶火「一座城」,汕尾做到了。
1月12日下午,汕尾首屆海洋運動會圓滿閉幕。本屆海洋運動會從2024年11月16日沙灘拔河比賽開始至比賽結束,共設置了6個賽項17個項目,58支參賽隊伍上千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是全省範圍內首次海洋綜合性體育盛會,也為十五運會的到來營造出濃厚的「藍色氛圍感」。

在本次運動會的帆板帆船比賽中,各位選手在賽場上大展身手、各顯神通,實力演繹海上運動的「速度與激情」,這是汕尾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海洋運動項目辦賽經驗的成果展現,同時也是汕尾緊抓「天時」的生動實踐。
本次賽事不僅為汕章節附註入了一股體育活力,也為汕尾的旅遊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許多遊客因為汕尾海洋運動的魅力慕名而來,來自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地的遊客絡繹不絕,文旅產業煥發新的生機。

2024年,汕尾持續擦亮文旅招牌,交出亮眼「成績單」——春節假期城市入境深度遊客量TOP20、港人內地旅遊最青睞目的地第6位、全國暑期「親子游」熱度飆升城市排行榜第6位,全年接待遊客同比增長160.3%,過夜遊客同比增長180.4%。
而對於海洋運動,汕尾更是「輕車熟路」。
從辦賽經驗上來看,汕尾曾多次承辦國際級、國家級、省級水上賽事,積累了豐富的辦賽經驗。例如,1996年亞太地區帆板錦標賽暨奧運精英賽、廣東省八運會帆板賽、全國九運會帆船帆板賽、第14屆亞洲帆船錦標賽、第16屆廣州亞運會帆船帆板比賽等大型水上賽事都在汕尾成功舉行,不僅提升了汕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為汕尾積累了寶貴的辦賽經驗和能力,使其具備了承辦各種大型帆船賽事的實力。

十五運會是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而其中的帆船項目落戶汕尾,這無疑是對汕尾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汕尾帆船運動發展的重要推動。

乘著十五運會的「東風」,汕尾目前也正加快推進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維修改造項目,包括防波堤修復工程、賽事接待中心維修改造、賽事運行中心維修改造、船庫及沖水平台維修改造以及相應的室外配套設施維修改造和提升等,為十五運會帆船項目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占「地利」
用好濱海之城「海洋寶石」
作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市,汕尾擁有2.39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455.2公里大陸海岸線,近900個海島,汕尾也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上運動項目。
很多地方都有海,那為什麼是汕尾?
「風能」是汕尾發展海上運動的「潑天富貴」。汕尾擁有紅海灣、碣石灣兩大海灣和12個港口,海域風能資源豐富、品質良好,年平均風速可達9.2m/s,風功率密度等級可達5—6級,海風的年可利用小時數約3700小時,具有風速高、容量大、效益好、運行穩的特點,非常適合發展海上運動和海上風電項目。

而作為濱海界的「粵東麒麟角」,帆船項目的賽場汕尾紅海灣全年風浪狀況良好,是廣東乃至全國著名的「海上運動基地」,曾多次承辦奧運精英賽、亞運會、全運會等大型帆船帆板項目比賽,被譽為「廣東帆船之都」。
此外,紅海灣區內湖泊、島嶼、港灣交錯,沙灘蜿蜒連綿,沿岸礁岩多姿,濱海風光秀麗,人文古迹眾多,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旅「富礦」,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打卡觀光。
「紅海灣一年四季都可以衝浪,真正的衝浪愛好者冬天也會到這裡衝浪,因為冬天的浪會更適合經驗豐富的衝浪手。」紅海灣落日衝浪主理人陳華林表示,紅海灣海上運動的普及,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體驗,同時也衍生出文創周邊,咖啡、飲品、燒烤等多種經營融合的衝浪文化店。

陳華林衝浪圖片。受訪者供圖
「汕尾紅海灣這邊的浪況很好,衝浪點也很多,我常去的有海邊街和金嶼灘這兩個地點,因為遮浪特殊的地理條件,總有一邊能為我們衝浪愛好者提供優質的海浪,像電廠那邊的海浪就足以與巴厘島的海浪媲美了。」來自香港的衝浪手洪雷根從2018年開始,就把汕尾紅海灣作為他衝浪的首選地點。
「我們之前嘗試過滑雪,但是只能冬天玩,而汕尾的衝浪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來自北京的畢同學表示自己去過很多次海邊,但汕尾的海有屬於它獨特的魅力。

正是這種海上運動的氛圍營造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才讓廣大市民遊客前往這片海域,了解這片土地,形成「跟著體育運動去旅遊」的經濟效應。
重「人和」
這片海走出一大批「世界冠軍」
「我們的人生故事離不開這片海。」去年征戰巴黎奧運會的帆船項目選手麥匯聰表示,今年他們也將逐夢十五運會,在「主場」開啟一場充滿「速度與激情」的帆船競賽。

這片海,是這些運動員們的家,走出了一大批世界冠軍。
他們日常訓練的地點位於汕尾市紅海灣的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其總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主要承擔廣東省帆船帆板項目的布局、選材、訓練和競賽工作,同時負責對廣東省大帆船、風箏帆板、少兒帆船等海上業餘項目進行普及和推廣。

目前,海上中心下屬的隊伍包括帆船隊、帆板隊、衝浪隊。各項目建隊以來,先後培養出世界著名運動員張小冬、張楚君、陳佩娜、姚福文、姚欣浩、鄭曼佳、陳麗娜、王洋等,為廣東體育事業乃至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人才「活水」。
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也有許多高光時刻,冠軍人才輩出。陳佩娜曾獲得里約奧運會銀牌、世錦賽金牌、亞運會金牌和全運會金牌,鄭曼佳分別在第十二屆、第十四屆全運會上獲得金牌。

此外,隊伍培養的運動員在每年的全國錦標賽中均名列前茅,多年來各項目累計獲得奧運會銀牌2枚,世錦賽金牌2枚,亞運會金牌4枚,全運會金牌11枚,讓中國海上項目在世界體育舞台上發光發熱。
長江後浪推前浪,體育運動的推廣普及也應青少年開始。在2024年省青少年錦標賽中,汕尾隊取得16金12銀19銅的優異成績,金牌榜位列全省第14名,比2023年晉陞2位。在國家級賽事方面,2024年度共取得6枚金牌,8枚銀牌,5枚銅牌。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帆船隊員在2024年全國帆船冠軍賽、全國帆船錦標賽、全國衝浪U系列賽和全國風翼錦標賽中獲得5金6銀4銅的成績,數字背後是汕尾體育運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接下來,汕尾將進一步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體育+」產業協同發展模式,以品牌體育賽事打造城市名片,助力十五運會帆船運動揚帆起航。
南方+記者 陳保良
通訊員 曾凱賢
【作者】 陳保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