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張拍攝於病房內的老照片,便記錄下了乒乓名將庄則棟人生中最後的時光片段,那是一段雖被病痛侵襲,卻依舊飽含溫情與堅毅的日子。
照片之中,庄則棟躺在病床上,身著寬鬆的病服,那點滴的管子連接著他的身體,無聲地訴說著他正與病魔艱難抗爭的現實。虛弱,成了此時最直觀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狀態,然而,即便身處這樣的困境,當面對鏡頭時,他依然努力地露出了笑容。在他的身旁,是始終不離不棄的妻子佐佐木敦子以及兒子庄飈,他們的陪伴宛如病房中最溫暖的陽光,給予著庄則棟支撐與慰藉,也讓這張照片在凝重之中透露出絲絲溫情。
庄則棟,這個名字或許對於部分人來說稍顯陌生,但在體育界,乃至整個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上,他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年少時,庄則棟便憑藉著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以及過人的天賦,在一眾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不到20歲的他,已然憑藉精湛的球技入選了國家青年乒乓球隊,自此開啟了他輝煌的體育生涯。他多次代表國家出征,奔赴世界各地參加各類乒乓球賽事,在賽場上,他就如同一位技藝高超的舞者,揮動著球拍,讓那小小的乒乓球在空中划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屢屢擊敗對手,斬獲大獎,成為當時體壇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收穫了無數的榮耀與讚譽。
而真正讓庄則棟的名字被鐫刻進歷史的重要時刻,發生在1971年4月。彼時,庄則棟隨體育團前往日本,參加第31屆世乒賽。在那個國際局勢複雜、東西方交流尚存在諸多壁壘的年代,一次看似平常的賽場相遇,卻意外地改寫了歷史的走向。
在賽事期間,庄則棟結識了美國運動員,秉持著體育無國界的友好精神,他熱情地邀請美國體育團訪華。這一簡單而又意義非凡的舉動,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開啟了舉世矚目的「乒乓外交」。通過小小的乒乓球,搭建起了中美兩國溝通交流的橋樑,為中美外交關係的解凍邁出了開創性的關鍵一步,庄則棟也因此被譽為「用小球推動大球」的中美破冰功臣,其貢獻在國際關係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記。
此後,庄則棟憑藉著自身的影響力以及在體育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擔任了國家體委主任一職,繼續在推動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道路上發光發熱。然而,1976年後,他的生活逐漸回歸平靜,卸下了諸多行政職責的他,轉身成為了一名乒乓球教練,將自己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與精湛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代,為我國乒乓球事業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的後備人才,繼續在幕後為這項運動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步入晚年的庄則棟,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與積極的生活態度,活躍在各類與乒乓球相關的活動之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體育事業中,傳遞著體育精神的火種。
但歲月終究無情,病痛還是悄然找上了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英雄。儘管在2012年住院期間,他還能強撐著笑容面對鏡頭,可病魔卻未曾放緩侵襲的腳步。僅僅幾個月後,病情便急劇加重,最終在2013年大年初一這一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庄則棟走完了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