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上季,本季里夫斯在進攻端有一點顯著變化:增加三分出手。佔比從44.6%增加到56.9%。潛在的,每兩次出手就有一次來自三分。
事實上,至今出戰的21場比賽中有包括對雷霆、太陽、掘金、灰熊在內的11場比賽里三分出手不低於8次。
里夫斯更多的嘗試投三分好不好?
1、觸球2秒內投籃率43.2%;
2、觸球2-6秒內投籃率46.9%;
3、觸球6秒以上投籃率37.0%。
從拆分數據看,過多的投三分對里夫斯終結效率不大。畢竟,76.8%的三分受助功率說明里夫斯的三分絕大部分以接投而不是持投終結。接投相對來說觸球時間往往不會超過3秒。
雖然不影響終結效率,但卻影響里夫斯在場的存在感。
首先,自21年進入NBA起里夫斯就不是三分終結類型的球員。其次,單就三分而言,新秀克內克特都要比里夫斯存在感更強。
相應的,更適合里夫斯的是禁區尤其是油漆區內的終結。
1、0-3英尺投籃率81.0%;
2、3-10英尺投籃率40.8%。
拆分數據看,不管是籃下還是近籃下里夫斯都有同位置精英水準的存在。即便放眼到聯盟,如下圖所示也有著平均以上的水準。
此外,相比上季里夫斯依然延續著在串聯上的進步。數據上,每54.6次傳球下轉化5.0次助攻。單就助攻數而言,對比歐文(5.3次)、米切爾(5.0次)也不落下風。換言之,現階段的里夫斯越來越有兼具得分、串聯的雙能衛既視感了。
綜上,如果說因為歐文不願意出里夫斯實屬可惜的話,那麼在德章泰·穆雷交易上佩林卡不願意出里夫斯也不是不可以理解。說白了,均薪不足1500萬下里夫斯的性價比很高。除此之外,對豐富湖人技戰術還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存在。
關於後一點,現實情況是:本季,湖人替補場均24.5分,放眼聯盟僅優於尼克斯排在聯盟倒數第二。基於此,我認為湖人應該動里夫斯了。這體現在兩方面:
方面一:技能。如剛才所說,里夫斯兼具得分、串聯能力。因此,重回替補席的話一方面可以自主進攻消化球權;另一方面可以串聯起克里斯蒂等人的進攻。雖說拉塞爾也有串聯能力,但卻不具備里夫斯那般自主攻堅能力。潛在的,為隊友創造得分機會就更多的依賴手感。
方面二:長遠角度。潛意識中打替補不如打首發,但湖人現實情況是替補中沒有人能很好、有效消化球權。因此,長遠角度看里夫斯打替補是利大於弊。準確的說,打替補時球權更多,這不像打首發時要和詹姆斯、濃眉等分享。因此,有利於濃眉持球終結能力的提升。
當持投能力達到一定高度下必然會推動上限的提升。
因此,這個「動」可以理解為把里夫斯降為替補。於是湖人首發靠詹眉、替補靠里夫斯。帶來的,球隊即戰力相對均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