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釣成功率比較低,原因就在於水溫越低鯽魚越是不愛動,找個位置打窩也未必能夠發窩,不發窩自然是釣不到魚的。從大方向上來說,夏季魚找食,冬季人找魚,氣溫低的冬季不能簡單的依靠食物來吸引魚兒進窩,而是更加註重先找到魚窩,所以釣魚來說常說找魚窩是冬釣的精髓。
一、找魚窩
找魚窩之前需要確定幾個基本條件,首先來說確保魚是開口的,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同樣是冬釣的難點。因為冬季適合釣魚的天氣並非簡單的暖和或者寒冷來衡量,而是用穩定來衡量。氣溫高魚未必好釣,可能浮頭,氣溫低魚未必不好釣,只要穩定就好。所以說選擇氣溫變化幅度的天氣出門,並且有較小的晝夜溫差和風力,鯽魚一定是開口的。想要找到魚窩並不容易,水面的不同找魚窩的難度也是不同的,最好選擇一個窄而且長的水面,窄水面更容易找到魚窩,長意味著鯽魚數量較多,個頭不至於太小。
冬季找魚窩還是非常有規律的,因為氣溫低的時候鯽魚肯定是躲在高水溫的區域,哪裡水溫更高哪裡就可能有魚窩。這就需要分析什麼不同區域之間的水溫差異,比如活水肯定不如靜水暖和,向陽肯定比陰涼暖和,避風肯定比逆風暖和,有障礙物的地方大概率比明水暖和,水下有溝坑尤其是淤泥坑的地方肯定比平坦的砂石底暖和。找魚窩不用先著急找水草等障礙物,而是確定大致的方位,方位錯了地形對了還是沒魚。向陽避風的位置找障礙物,這才是冬釣的最佳選擇。就算沒有障礙物,避風死角也是釣魚人必爭之地,未必一定有魚窩,但是一定不用吃風。
二、窩料
窩料應該精良一些,更加突出誘魚效果來,越是其他季節比較招小魚的東西,在冬季的效果往往就會越好。冬季比較建議釣靜水障礙物,所以要是釣這種窩點全粉的窩料就可以了,未必一定要使用酒米。精良的窩料不用準備太多,因為多了也沒用。要是打窩的位置周圍沒魚,多少窩料下去當天也未必發窩,不過次日可能會發窩。要是打窩的位置周圍有魚群,少量窩料完全可以聚魚。所以說冬釣想要發窩,還是要建立在找准魚窩的基礎上,窩料的精良只能算是加分項,而不是發窩的決定項。黃豆粉、菜籽餅粉炒香,這就是非常不錯的冬釣窩料。
三、打窩和補窩
打窩千萬不要手拋,一定要使用打窩器。打窩的落點要精準,每次打窩或者補窩都應該在完全相同的位置,這樣才能確保窩點的面積不會太大。窩點面積大小對於冬釣來說非常重要,這會影響到上魚效率的高低。因為小窩點發窩的話鯽魚較為集中,大窩點發窩鯽魚分布非常分散,要是分散的話鉤餌到底會距離鯽魚較遠,逗釣都可能沒效果,小窩點的優勢就非常大了。打窩的量不用多,補窩的量更要少,補窩講究少而且勤,一定不是沒口才補窩,否則跟重新打窩的區別就不大了。因為鯽魚有成群活動的特點,在窩點活動的鯽魚再加上食物的味道,更能吸引到其他鯽魚進窩。
所以釣的時候也不要把魚全部釣光,有口的時候補窩,更換下個窩點進行類似的操作。已經過了大雪節氣,氣溫還會進一步下降,鯽魚會逐漸在深水區域扎堆減少活動,那就更加註重先找魚窩了。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