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
各位朋友們注意了!
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
第十二屆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將在海南三亞舉辦

屆時
全國35個代表團
56個民族
7000多名運動員
將同場競技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運動會
共有18個競賽項目
和160餘個表演項目
這些精彩的項目
將在鹿城展開「逐鹿之戰」

三亞國際體育產業園體育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賽事場館之一
你可能不知道
這18個競賽項目有多好玩!

一種很「海南」的運動
雖然爬椰子樹沒有進海南高考
但是「攀椰競速」已經新增為
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

攀椰競速源於
海南各民族群眾
爬樹摘椰子的生活勞作場景

不少攀椰競速的參賽者
都是打小練就的「童子功」
手掌、腳底的繭子都是證據
別看海南人生活節奏慢
爬樹的時候可是快到「飛起」



「大象」拔河,有勇有謀
這是一項爬著比的
雙人拔河運動
雙方各自把賽繩套在脖子上
背對彼此

海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資料圖
比賽開始後
兩人用力往前爬
此時兩人的身形姿態很像大象
哪一方能把賽繩上系的紅布
拉過自己的地界,就獲勝
這項比賽
極其考驗參賽者的力量和巧勁
將從前少數民族勇士的威武勇猛
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9年,押加被列為競賽項目

海南「三月三」資料圖

這哪是划船
分明是絕世神功
獨竹漂需一人赤足站在
漂浮於水面的一根竹子(或形似材料)上
利用手中的劃桿划水
從而實現在水中前行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大概就是這樣的美景

而比賽中
誰能不落於水中的同時
最先抵達終點則獲勝
這項運動既有技巧性
又十分美觀
2011年,獨竹漂被列為競賽項目



單人盪、雙人盪、花式盪
誰小時候沒盪過鞦韆呢?
坐著盪還不滿足
要站起來感受破風的快感
咳咳,現在的小朋友
不要學

而全國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運動會中的鞦韆
不僅可以站著盪
還可以雙人盪

不僅比誰盪得高
還要比誰「觸」的鈴多
1986年,鞦韆被列為競賽項目


不僅是回憶
更是力與技的交融
抽陀螺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沒有手機電腦的日子裡
滿地都是被抽得高速旋轉的陀螺
陀螺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
也有廣泛的民間基礎

陀螺比賽
不僅要讓自己的陀螺旋轉時間更長
還要找機會投擲出自己的陀螺
將對方的陀螺擊打出比賽區域
1995年,陀螺被列為競賽項目


千帆競渡
民族共慶的水上盛宴
龍舟賽不僅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
更是端午佳節的重要民俗
還記得小時候擠在岸邊
為自己村的龍舟加油的日子

伴隨著激烈的鼓聲
看龍舟乘風破浪
那是過節必備的儀式感
1991年,龍舟被列為競賽項目



有時候穿鞋的
真跑不過這「高腳馬」
高腳競速俗稱「高腳馬」
這項運動來源於
以前的人民群眾在地面積水時
踩著棍子涉水的過路方式
在海南
小時候颱風天踩著高蹺過積水
也是一種集體記憶……
怎麼不寫積水而描述積水很深?
有一次,我踩著高蹺都沒逃過半身濕的命運……

2003年,高腳競速被列為競賽項目
現在,高腳競速所用的器材
仍稱為「高腳馬」
為竹、木或其他硬質材料製成
從桿底部向上30至40厘米處
加上腳踏蹬
就可以踩上高蹺奔跑啦!

我們的板鞋奔跑摩擦
板鞋可以通俗地理解為
穿著板鞋的多人多足運動
運動員們三人一組
一起穿上由兩條木板製成的
長條板鞋奔跑

板鞋對運動員們的協調配合
有很高的要求
2003年,板鞋競速被列為競賽項目


籃球mini版,還多個拍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
來源於以前的
采珍珠生產活動
當地群眾會將采上來的蛤蚌
扔到岸上的筐里
所以拋得准、接得准很重要

而比賽項目珍珠球
融入了籃球的比賽方法
球比籃球略小
籃網也就是「筐」在球員手中
可以移動
因此也被稱為
「移動籃筐的小籃球」

兩隊比拼,每隊上場7人
專有1名拿用球拍防守的隊員
阻攔球進網
1991年,珍珠球被列為競賽項目


圓餅狀的「東方橄欖球」
花炮原稱「搶花炮」
比賽中爭搶的花炮
是一個彩色的圓餅
雖然不是球
但這項運動被稱為「東方橄欖球」

兩隊比拼,每隊上場8人
需要儘可能搶到花炮
並投入對方的花籃得分
在規定40分鐘比賽時間結束時
得分多者為勝隊
1986年,花炮被列為競賽項目


不是踢,是「搓」
蹴球也叫挫球或挫石球
蹴球的名稱借鑒了古代的「蹴鞠」
但玩球的方式卻完全不同

蹴球是專門用腳底「搓」的
另外,球的材質也不同
蹴球為「石球」
1999年,蹴球被列為競賽項目


不規則的球也是球
木球也叫「牧球」
由從前青少年放牧時的動作
演變而來
木球不是規則的球體
而是中間圓柱體
兩端呈半球形

兩隊比拼,每隊上場8人
每人手握
長70厘米的木質或非金屬擊球板
將球擊入對方球門即可得分
分多者勝


沒錯,毽球賽有攔網!
毽球運動是在踢毽活動基礎上
發展起來的
毽子實在太普及太流行
相信大家身邊
總有幾個隱藏的踢毽高手

圖源新華社
毽球就是花毽中的一種
毽球比賽規則類似排球、羽毛球
沒錯,有攔網!
比賽球網可不低
男賽高度為160厘米
女賽高度為150厘米

圖源東方市融媒體中心
球網兩邊是比拼隊伍
參賽者需要將毽子踢過網落地
不能讓對方接到才得分
1995年,毽球被列為競賽項目

圖源海南日報
百步穿楊,箭無虛發
射弩在古代
是人們用作狩獵謀生的工具
而現在
射弩是一項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
射弩比賽
分為傳統弩和標準弩
姿勢分立姿和跪姿
發射線至靶面之間應距離20米
環值成績最高則獲勝
1986年,射弩被列為競賽項目
卧似一張弓,站似一棵松
武術是我國的國粹
在幾千年來
中國人民的生產生活中發展起來
用於鍛煉和自衛
現在,民族武術已經集
健身活動和表演技藝功能於一體
1991年,民族武術被列為競賽項目
包括拳術、器械、對練三種
拳術更是有:
形意拳、八卦拳、八極拳、通臂拳、劈掛拳、翻子拳、地趟拳、象形拳、查拳、華拳、花拳、炮拳、洪拳、少林拳……
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 攝
不同地區摔跤形式各有不同
原始社會的搏鬥
採用一對一的角斗形式
並以摔倒對手為目的
這就是摔跤運動的雛形
圖源新華社
民族式摔跤
在不同地區
發展出不同的摔跤形式
民族式摔跤比賽
通常設有六種
分別是:
搏克(蒙古族式摔跤)
且里西(維吾爾族式摔跤)
格(彝族式摔跤)
北嘎(藏族式摔跤)
絆跤(回族式摔跤)
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
1991年,前五種摔跤被列為競賽項目
2007年,朝鮮族式摔跤列為競賽項目
縱橫馳騁,一馬當先
在我國
養馬、馴馬、騎馬
已有數千年歷史
民族馬術包括
民族賽馬、跑馬射箭
和跑馬拾哈達三類
1986年
民族賽馬被列為競賽項目
1995年
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
被列為競賽項目
騎馬射箭。圖源新華社
第十二屆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民族馬術項目
將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舉辦
跑馬拾哈達。圖源新華社
面向大眾,難易皆有
民族健身操
將現代體育健美操的編排
和民族傳統舞蹈融合
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
民族健身操可大致分為
推廣類、表演類、競技類
2014年,民族健身操被列為競賽項目
看完這些競賽項目
有沒有讓你驚訝
或讓你躍躍欲試的?
今年11月
讓我們相約三亞
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一起玩個盡興,看個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