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假期,賈玲的一波「熱辣滾燙」屬實是給拳擊這項運動添了一把火。
杭州也掀起了一波拳擊熱,不少「小白」前往拳擊館諮詢。「今年春節後,來我們俱樂部諮詢和報班的人數暴漲,大概上漲了百分之六十多。」某教練說。
然而,拳擊作為一項強度頗高的對抗性運動,既有極高的技巧性,也對拳手的體能、肌肉力量、靈敏度、速度、耐力、爆發力、平衡能力等方面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一不小心,就會讓小白練習者受到「熱辣滾燙」的傷痛。
初學者不能心急
力量和技術沒有到位容易受傷
拳擊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傷病是在所難免的。
「根據有關文獻顯示,拳手的傷病中,上肢+面部損傷佔比83.4%,下肢損傷佔比10%,軀幹部位損傷佔比6%。」浙中醫大二院(浙江省新華醫院)骨傷二科主任吳連國說,具體分析來看,拳擊造成的傷害會有腦損傷(腦震蕩、腦挫傷)、腕部扭傷、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掌骨骨折、肩袖拉傷、肩峰撞擊綜合征、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等問題。
「從臨床上來看,業餘拳擊愛好者比較常見的傷病是,腕部扭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等問題。」吳連國主任仔細分析了原因,在拳擊運動中,手腕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它承受著拳擊手大部分的力量,拳手在出拳時需要承受較大的衝擊力;因此,如手腕的穩定性不夠、力量不足就會導致腕部損傷。同時,拳擊手在對抗過程中需要經常進行移動和轉向,如果膝關節穩定性不足或者受到外力衝擊,就容易損傷了。
吳連國主任提醒,要最大程度避免損傷,首先,初學者要注重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訓練,以提高關節穩定性;其次,必要的合適的防護裝備不可缺少,這有利於減輕外力對關節的衝擊。
同時,拳擊作為一項具有專業技術的運動,初學者千萬不能急功近利,在沒有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前,不要開展拳擊訓練,避免因動作不規範而導致的損傷。
有一種常見的骨折
叫Boxer『s 骨折
「在臨床上有一種骨折和拳擊運動造成的損傷機制一樣,被稱為拳擊手骨折(Boxer』s fracture),是一種常見的手部骨折,大約佔手部骨折的40%,為第五掌骨近關節處的骨折。」吳連國主任說,一般是受傷者緊握拳頭打擊物體,掌指關節受到直接暴力,導致掌骨頸骨折。不過,一拳下去,第五掌骨很多地方都可以骨折,只有在頸部的這塊被稱為boxer『s 骨折。

某boxer『s骨折患者CT三維重建圖像 醫院供圖
拳擊手骨折,它並不是拳擊手專有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事實上,對於專業的拳擊運動員來說,技術動作規範、保護措施到位,這類骨折對他們來說並不常見。類似這種運動病的還有「網球肘」,患者基本不是專業網球運動員,反而是一些普通人。
「在我們骨傷科的臨床,經常會遇到拳擊手骨折患者,高發於20歲左右男性,一部分患者具有性格衝動的特點,在生氣的時候憤怒地捶向堅硬物體,比如桌子牆面等。還有一部分患者是愛好一些有對抗性的運動,比如打籃球時不慎撞傷。」吳連國主任說。
曾有一位男大學生因為打籃球不慎撞傷手,整個手掌腫痛、刺痛。經過檢查,是第五掌骨折,好在傷情不重,醫生給予以手掌骨頸骨折手法複位,並用石膏外固定,限制活動4~5周,待愈後再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
「這位男生的傷情不算嚴重,可以用保守治療方法。但有一些比較嚴重的情況,例如骨折成角大於30°、骨折不穩定者或骨折波及關節面者,則需手術治療。」吳連國主任說,新華骨科在運動損傷方面經驗豐富,可根據骨折類型、患者的要求綜合分析,採用多種不同治療方式,例如先保守後手術,先微創後常規,進行個體化精準治療。
吳連國主任提醒,一旦發生「拳擊手骨折」後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手指畸形,影響手部抓握功能。
歡迎加入「骨科-浙醫在線病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