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路上的小飯館,是進入8月之後才開始「火」的。
距離大運村僅有100米左右的砂鍋串串和川式烤肉店,意外「蹭」上了成都大運會的熱度,成了抖音、小紅書上的「網紅」。
「累,但快樂。」
8月8日晚,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行,宣告這場青春的聚會在夏天的尾巴落下帷幕。串串店老闆林康寶拿出法國隊臨走前送給他的一件隊服,想起剛剛過去這12天難忘的日子。
點餐系統緊急升級成中英雙語
沒想到海椒面都賣出去1000多元
「紅鍋還是鴛鴦鍋」?「一半、一半。」法國代表團買散裝海椒面,網友戲稱「逐漸被『蓉』化」。
這些在網路走紅的視頻,都出自明蜀路上的餐飲店。
8月8日下午接近3點,黃長健和員工們才吃上午飯。自從烤肉店「火」了之後,這樣的節奏幾乎成為常態。

距離大運村村口最近的明蜀路
兩年前,黃長健在成都大學南門開了這家「音樂川式烤肉」店,沒想到在成都大運會賽事舉行期間,烤肉店迎來了「高光時刻」。「今天(8日)中午就有40多個韓國人來光顧,好幾個國家隊都把我們這吃成了食堂。」面有倦色,但黃長健的心情更多是激動和興奮。
「以前一直不確定,參加成都大運會的人能不能出來(吃飯),所以啥子都沒有提前準備。」黃長健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和他一樣「猝不及防」的,還有隔壁「明蜀小街砂鍋串串」店老闆林康寶,根本沒想到,成都辦大運會,會跟自己的10年小店扯上關係。
「前兩天都沒外國人來。」林康寶說,暑假是淡季,十陵街道也距離大運村不遠,那邊吃的喝的更多,完全沒有料到,外國運動員在明蜀街上扎了堆。
一開始,外國朋友來店裡,並不是沖著吃東西來的。 「來了也是喝酒。」林康寶匆匆手寫了酒類價簽:喜力(啤酒)8元、蘇爾12元、優世20元……串串店緊急添置了一個酒櫃、一個扎啤機,人多的時候,三個員工站在兩個扎啤機前面打酒都搞不贏,於是又招了幾個臨時工。

串串店裡的啤酒價簽
「感覺外國朋友喝酒,就跟我們中國人喝茶一樣。」林康寶說,有人甚至只是進來點瓶酒,喝完了抬腿就走。
慢慢地,外國客人也開始坐下來吃串串。冷櫃里,各類菜品葷素任選,任君「採擷」,最「困難」的是教他們如何打調料碟。好在,翻譯軟體給力,林康寶「淡定」地問是要「紅鍋還是鴛鴦鍋」?「一半、一半。」網路上傳播的這一幕,讓林康寶的小店走紅。
翻譯軟體之外,肢體語言也運用得不少,其中最有用的是笑容。
「吃好了哇?」女員工看到客人桌上已經沒有剩下菜品,也沒有繼續示意加酒,便心領神會地來笑著收簽簽結賬,客人回以微笑。
眼看外國客人漸多,黃長健也加班加點把掃碼點餐系統升了級,換成了中英雙語。「music+sichuan style barbecue+beer」,門前的亞克力板,圖文並茂地展現著烤肉店的特色。什麼賣得最好?「牛肉。」黃長健說,特別是韓國隊,每一桌都是四盤起點。

音樂川式烤肉店的英語店招

音樂川式烤肉店緊急上線雙語點單系統
8月5日,一段法國代表團大買散裝海椒面的視頻在網路爆紅,網友戲稱「逐漸被『蓉』化」。林康寶認出,這就是從他店裡買干碟海椒面的法國人,而非網傳來自批發市場。
「第一次來,不知道他們能吃啥,牆上貼有小酥肉的照片,就點了這個。」林康寶說,原本,小酥肉上是要撒干碟海椒面的,怕他們吃不了,特意用盤子裝上,教他們蘸著吃嘗嘗。
誰料這就一發不可收拾,法國朋友非要老闆賣給他們帶回國。「第一次要7公斤,第二次9公斤,後來又加了2公斤。」林康寶說,8日晚上,又來買了5公斤,「光是干碟海椒面都賣出去1000多塊。」林康寶說,臨走前,法國隊還送給他一件隊服做紀念。

林康寶展示法國隊送他的隊服
老闆用音樂駐唱加持氛圍
外國友人說「以後還要來成都找我」
一邊吃飯,一邊唱歌跳舞。
這裡不僅是「食堂」,也是各國運動員交流的寶藏地。
接連幾天,林康寶已經總結出了客流的特點。晚上6點,逐漸上客,但這一批以中國人為主,有些是周邊的熟客。到了晚上八九點,第一輪客人逐漸離開,外國代表團的客人就來了,也是每天最熱鬧的開端。「如果不是考慮到安全和擾民,怕是天天都能耍到通宵。」
林康寶說,原本營業時間是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半,外國客人一來,不得不延遲到次日零點,12點左右就限酒不賣了。但關門後,林康寶走出店,捲簾門外,還有外國友人在門口。「熬不住,比平時累太多了。」林康寶連連搖頭,連店裡的工人都得兩班倒,「年輕人的精力也太好了。」
在隔壁烤肉店,每天晚上都有音樂駐唱「加持」,更是活力十足。「美國隊、韓國隊簡直把這吃成了食堂。」

8月8日中午,烤肉店坐滿了韓國人
比起隔壁「外國人聚集地」,黃長健覺得,自己的店最大的優勢和不同,就是雖然語言溝通不暢,但是音樂是「橋樑」。吃著川式烤肉,聽著歌,不管對方是誰,拉著就在店裡跳起舞,暢快地高歌和歡笑。黃長健說,每天晚上店裡有10多個國家的外國朋友,在這裡每個人都很快樂。
身高2米多的美國籃球隊隊員「大山」,這個中國名字還是黃長健給取的。「他太高了,站在音樂檯子上,就像一座山。」黃長健一邊回憶一邊仰頭演示自己和「大山」的身高差,大山臨走前,給黃長健送來了簽名球衣,「還有各個代表團的徽章,有十個、二十個。」黃長健說,太沉了,不然他高低得掛在脖子上。
雖然有點累,但是心情是愉快的,收益也與付出成正比。林康寶的串串店,「現在一天能抵以前四五天。」黃長健也算了算賬,營業額大約是平時的兩倍。
只有小學文化的林康寶,可能從沒有想過,自己會結交到這麼多不同國家的朋友。有一隊外國客人,把自己帶來的紅酒寄存在串串店的冰櫃,每晚來吃飯時開一瓶。「不管我在哪個位置,都要拉著我給我倒一杯。」林康寶說,很少喝酒的他也能品出,酒的口感確實不錯。
有一天夜裡,店裡的客人只剩下一兩桌,單獨來喝酒的一位百米短跑運動員拉住稍有空閑的林康寶「聊天」,還給他翻看自己父母的照片。「他說他以後還要來中國,要來成都找我。」
有時候,遇到想喝酒的外國朋友帶的現金不夠,又沒有電子支付手段,林康寶也會大氣地招手「進來、進來」「tomorrow(明天再給)」。「他們第二天真的來了。」
外國人有多愛吃串串?8月8日中午1點多,已過飯點兒,一對來自阿根廷的白髮老人「包場」,讓店員加了兩次扎啤。「4天吃了5頓,有一天中午來了,晚上來,這就隔了一兩天,又來了。」林康寶笑著說,「我都沒想到老外這麼喜歡吃。」這對阿根廷老人不大會說英語,靠著翻譯軟體交流,林康寶才知道他們是來看孫女比賽的。
流量之外:看到這些年輕人身上的活力
我們也快樂了
如何留住這短暫的流量紅利,而非「轉瞬即逝」,在成都大運會落幕後,這或許是老闆們正在思考的問題。
但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娘說:「看到這些年輕外國人身上的活力,很感染人,我們也快樂了。」
火了,是真的火了。林康寶發現,自己發到轄區群的店裡視頻,被到處轉發,店裡員工隨手發的外國人來吃串串的視頻,沒幾天就突破了百萬點贊量。幾乎天天都有朋友給他發消息:又在抖音上看到他和外國客人划拳了。
但林康寶把自己的朋友圈視頻都刪了,顯得十分冷靜。「過了這幾天就沒有熱度了。」林康寶說。

明蜀路上餐館的手寫雙語店招
1982年出身的黃長健則更有年輕人的「流量意識」,太忙了,他只發了部分視頻到抖音,還沒來得及開小紅書賬號。「你們覺得要不要趁著現在把這些賬號都開了?」黃長健虛心地問。如何抓住紅利?在成都大運會落幕後,這是黃長健最想有得到答案的問題。
其實,大運村外的明蜀街,商業形態比較單一,除了小型便民商超,就這幾家零星的中餐館,有的也跟著打出了「beer and shrimp(「啤酒小龍蝦」)的招牌,推出了喜迎成都大運會的優惠套餐。
8月8日中午,更遠的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娘正在電話溝通給來就餐的外國代表團開餐飲發票的事宜。不遠處,她的另一家店,音響、燈光一應俱全,約能同時容納400餘客人。成都大運會期間,餐廳變成了「酒吧」,有外國年輕人點一瓶8塊的酒,能玩一晚上。老闆娘說,但她還是免費提供了果盤、零食,「這些年輕人身上的活力,真的很感染人,有這個機會感受下,我們也快樂了。」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報道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