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時,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在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完美呈現。本屆開幕式以「亮麗北疆 相約暖城」為主題,用青春、時尚、科技等手段展現,大量聲、光、電技術的應用為觀眾帶來一場別樣的視聽盛宴。
同樣在賽事期間,鄂爾多斯的268輛新能源大巴、中巴、轎車、商務車、廂式貨車用於運動員、裁判員、演員、志願者以及工作人員等乘車需求。
向「新」逐「綠」,強大的新能源服務能力得益於鄂爾多斯市推動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化繭成蝶。
鄂爾多斯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黃伯韡表示,近年來,鄂爾多斯堅持以「雙碳」目標倒逼產業轉型、以能源結構調整帶動經濟結構轉型、以新興產業推動經濟轉型,建設大基地、拓展新場景、提升新空間,推進新能源產業提速、擴量、成鏈,加快構建集能源生產、裝備製造、應用示範於一體的「風光氫儲車」全鏈條產業集群。
隨著「雙碳」戰略落地,發展新能源成為新一輪能源革命的主戰場,也是鄂爾多斯「風光氫儲車」全鏈條布局、全產業集群的最好機遇。
在達拉特旗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由19.6萬塊藍色光伏板拼接形成的駿馬圖形,宛如一匹在茫茫黃沙中任意馳騁的駿馬,源源不斷生產著清潔電力能源。這裡年發「綠電」可達20億度,每年節約標煤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萬噸。
鄂爾多斯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的富集區,屬一類風能資源區和二類太陽能資源豐富區,全年平均日照時數可達3000小時,開發條件優越,風能、太陽能技術經濟總可開發量約為1.4億千瓦。
鄂爾多斯氫能產業在全世界嶄露頭角,到2025年底前,鄂爾多斯制氫能力將達到40萬噸,建設加氫站90座;2030年全市各類氫燃料電池車輛達到2萬台,氫燃料重卡替代率達30%,劍指「北疆氫都」、全國氫能產業創新高地。
到「十四五」末,鄂爾多斯市新能源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產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基本相當於在如今鄂爾多斯經濟總量的基礎上,再造一個鄂爾多斯。
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要事。去年以來鄂爾多斯市先後到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鏈」上鄂爾多斯系列招商推介活動54場次,簽約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項目205個,已落地建設51個,引進三類500強企業18戶。光伏行業世界排名前三頭部企業齊聚鄂爾多斯,一批帶動性強、集聚效應突出的重點企業和項目紛紛在鄂爾多斯市高原上布局落子。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鄂爾多斯圍繞新能源裝備製造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編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和高水平人才名錄,剛性引進多領域院士、專業工程師、專家等團隊25支400多人,實施各類技術攻關項目221項。同清華、北大等一流院校合作共建高水平科創平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壓艙石」。遠景動力及儲能電池、國鴻氫燃料電池電堆、上汽紅岩氫能重卡、奇瑞新能源礦卡、鐵辰新能源礦卡先後下線運行。在轉型升級的大潮中,鄂爾多斯市提前起步、勇立潮頭,不斷強化「鏈式思維」,瞄準「煤頭化尾」,圍繞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定位再布局,推進產業能級不斷上升,逐漸邁向世界級。
供需匹配、精準對接,鄂爾多斯鍛造出「最牛引擎」。在2023年鄂爾多斯市召開新能源裝備產品供需對接座談會,組織新能源終端裝備企業與新能源項目建設單位開展供需洽談;在內蒙古光伏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會議上,73家企業簽訂配套採購意向協議66項,簽約金額達115億元;在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上,達成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協議33項,協議總投資4292.5億元……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成勢見效,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當前,多地正在加碼布局新能源優勢產業。因此,在新一輪新能源產業發展浪潮中,鄂爾多斯市正憑藉富庶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不斷尋求符合自身差異化的發展路徑,為今後進一步高質量崛起蓄積強大動能。

在鄂爾多斯下線的氫能重卡

鄂爾多斯杭錦旗基地風電園區


「十五運」開幕式綵排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