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如果不比拼實力,那何來競技一說,冠軍不給第一名,卻給素質高的人,關鍵是素質高怎麼體現呢?這裡面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有操作空間就有利益,也就造成了足球籃球行業的一些不良現象,不比技術比金錢,這還算體育嗎?
8月3號訊,全國U17青少年籃球聯賽女子組十六強比賽中,山東女籃七戰全勝,最後決賽以96比63大勝33分,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亞軍浙江隊竟然成了冠軍,山東隊僅獲得第二名,賽事官方發布的計算方式原來不按照得分算第一,而是算三項綜合分,浙江隊整體素質高,所以得了第一,真是讓人無語更無奈。
U17青少年籃球聯賽女子組十六強,分為小組賽和淘汰賽兩個階段,山東在前六場分別對陣福建隊,石家莊二中,陝西隊,之後又淘汰了遼寧實驗隊,擊敗四川隊,戰勝湖南隊,最終大比分淘汰了浙江隊。
每次比賽山東隊均領先對手二三十分,然而最終卻因為冠軍的計算方式屈居第二,第一名臉上領獎時沒有笑容,這些孩子知道什麼叫輸贏,她們要臉面,只不過人家讓他們當冠軍,她們也只能領獎,輸了33分,居然得了冠軍,以後想想估計也不好意出去說。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賽事官方的計算冠軍規則不僅僅看最後得分,名次僅佔分數的75%,素質和技術達標佔15%,技術評定得分佔10%,雖然山東女子最後贏了,但是名次分只比浙江隊高1分,素質和技術得分沒有對方高,所以通過複雜公式計算後只能得第二名。
這種方法真神奇,能讓一個輸掉33分的隊伍成為冠軍,其實這不是此種規則第一次應用到體育上,之前還有踢足球的孩子進球得冠軍,最後官方的規則是點贊第一名是冠軍,所以贏球的孩子是第二名,點贊第一的才是第一名,十分滑稽,更加可笑。
脫離了純粹的比賽精神,如果按照這個操作,國足也有可能進世界盃拿冠軍,踢球不行可以把名次權重降低,將其他比如跑步,吃飯吃得多,工資高納入總成績進行計算,相信在這種規則下,國足拿冠軍也是可能的。
競技體育要看素質高不高,要看正步踢得好不好,這還是體育嗎?拿不到第一就用其他的方式搞亂比賽,將疊被子,講文明納入最終冠軍的計算體系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讓一個籃球運動員去體測3千米,然後算入冠軍分值權重中,誰這麼天才想到的這個主意?
是不是下次連學習成績也要算進去,相信那些學習好的人一定可以拿到打籃球冠軍,如此比賽的意義何在?想要提高球員綜合素質,也不能把體育精神踩在腳下吧,如此反常的事情應該查查有沒有利益交換,對於跳樑小丑的行為你怎麼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