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lg杯決賽場,兩位棋手用上了久違的棋盤,面對面進行「手談」。中國圍棋隊主教練俞斌欣慰的表示,這才回歸到圍棋的本質。如果說近10年間中國圍棋颳起「青春風暴」,日本和韓國棋手則在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提升。在中國圍棋八冠王柯潔最鼎盛的時期,曾多次被韓國80後棋手阻擊。近年來韓國第一人申真諝如日中天,也讓中國圍棋國家隊加強了對訓練理念的討論。
中日韓圍棋各有特點相互取經
中國圍棋隊主教練俞斌表示,在職業圍棋層面,中日韓一直在各自反思,相互學習。「從歷史上看,一直是韓國在讀秒階段的計算能力好,原因是他們最重要的韓國圍棋聯賽,採用的是快棋制,而我們最重要的圍甲聯賽是採用慢棋制。」俞斌說。
有意思的是,在過去中國圍棋成績領先的時候,韓國棋界反思認為,世界大賽成績比不過中國,是因為韓國聯賽採用了快棋制。俞斌說:「韓國圍棋在反思以後,把部分棋局改成了慢棋。現在輪到我們成績下來了,也在反思,是不是讀秒快棋能力下降了。」
俞斌認為,三個國家職業圍棋的訓練方式不一樣,對圍棋來說也是好事。「我們還是應該發揮出各自的特點,再互相吸收優點,然後在世界大賽中多比一比。」俞斌說。
值得注意是,在中國職業圍棋界,97後八冠王柯潔,偶爾也會自嘲「下不動」。而韓國多位80後還盤踞在獎金榜前十名。對此俞斌坦言,在中國,年輕棋手確實競爭激烈,棋手年齡稍大,壓力就會變大,「相比中國的棋手,日本棋手退役最晚,韓國棋手退役時間也比中國晚。這除了圍棋環境競爭的激烈程度,日韓也存在棋手的厚度不足的現狀。所以日韓棋手即使到了一定歲數,還能夠打比賽生存。中國圍棋是年輕人湧現得更多,新秀冒出得更快,所以競爭也更加激烈。」
ai時代圍棋也要堅守傳統
本屆lg杯決賽在恢復了「面棋」後,也恢復了賽後的復盤。丁浩和楊鼎新賽後都沒馬上走,而是細細談論各自的心得和棋路。這一刻,傳承數千年的圍棋精神又回來了。不過,在圍棋ai如同「上帝視角」的當下,圍棋還能堅守傳統嗎?
事實上,在中國圍棋隊內,棋手們就有不同的訓練習慣。這次lg杯賽後,丁浩和楊鼎新都說,更習慣和隊友下訓練棋,當然也不排斥用ai進行特定局面下的訓練。俞斌介紹,丁浩更擅長下慢棋,這也讓他在lg杯用時3小時的決賽中,更佔優勢。
丁浩表示,自己一直在堅持自己的訓練方式,「我的訓練時間不長,有人會用ai練習10小時,我絕對沒那麼久,一天下慢棋加訓練,最多7,8個小時。我的效率和專註度還是很高的,包括思維方式對我也有幫助。」
楊鼎新也更願意和隊友下訓練棋。談到ai對職業棋手的影響,楊鼎新認為大家確實都在學,但提升棋力肯定不是靠背。他說:「你得有ai後續的思路,包括它背後的價值判斷。丁浩強在對棋的理解。你了解ai的棋路,也要有自己的風格。」
談到ai對韓國棋手,特別是申真諝的幫助,楊鼎新表示,「申真諝每年有一百多盤比賽對局,訓練也有幾十盤。每天他晚上用ai訓練,第二天比賽時就能印證。對局量大了,加上他對棋的理解,讓他勝率提高。整個過程中都是正向反饋,對他都是積極的促進。」
楊鼎新也承認,疫情三年,比賽減少,讓中國棋手受到很大影響。「去年我下了四十幾盤棋,還算比賽多的。相比韓國棋手,我們的比賽要少很多。所以光是看ai擺棋,沒有訓練沒有比賽,我不認為能提升棋力。所以我一直認為,高質量比賽,加上平常高質量的對局更有幫助。當然我也在自己中盤勝率很高的時候,引入ai下勝率低的一方,來練習後半盤。有針對性的對局訓練是有用的。」他說。
圍棋比賽重新成了棋手的愛好
中日韓圍棋力量的此消彼長,放在數千年歷史的黑白世界中,只是一個瞬間。人工智慧未來能把古老的圍棋帶向何方,職業棋手也說不清楚。幾位棋手都認為,職業圍棋比賽應該是人和人之間的對弈和交流。未來圍棋無論向何處去,都自有它的道理。
俞斌更欣賞如今圍棋的樣子。在lg杯恢復面棋後,他透露到今年三月,會有中日韓圍棋交流賽進行試水,未來也許會有更多的國際圍棋交流和賽事。此外,亞運會的快棋,和丁浩更適應的慢棋,都會幫助中國棋手找到發揮的舞台。
在ai訓練的硬體條件上,俞斌介紹,這方面中韓兩國的國家隊層面沒什麼差距。「我們國家隊每位棋手都會在每一盤棋結束以後,用ai進行復盤。確實有的棋手喜歡和隊友下訓練棋,有的喜歡通過ai訓練。利用ai訓練的棋手,訓練強度會大一些。總體來說,中國圍棋國家隊中用ai訓練的棋手,在數量和用時上,不比韓國少。」俞斌說,「大家對ai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日韓棋手總體也沒有差距。」
談到圍棋的未來,丁浩表示,自己在疫情過去,覺得圍棋比賽重新成了自己的一個愛好,「過去三年下網棋,來了就坐在電腦前下棋,好像是來上班。參加圍棋比賽,不能到比賽地去走走看看,感受當地的文化,是件遺憾的事,希望未來可以彌補這些遺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褚鵬
編輯/張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