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體育界,有很多項目都是奧運的奪金熱門。
如果非要選擇出一個代表中國體育精神的項目,肯定非中國女排莫屬。
在自信心相對缺失的八十年代,女排的五連冠無疑是給所有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告訴世人只要努力沒有沖不破的圍欄。
然而近幾年女排的成績卻始終不盡如人意,東京賽場上未能小組出線。
讓人不由得回想起08-12這段被譽為「青銅時代」的低谷期。
同時也引得人們想起那個低谷期扛起中國女排的重炮手王一梅。
許多不熟悉的球迷一翻看她的履歷才發現,她的職業生涯真是令人感到可惜......
01
小時候的王一梅就十分的異於常人,她身體發育的特別快。
高出同齡人一頭的身高,使得她十分的顯眼。
「傻大個」這樣的辭彙充斥在她的耳邊。
被小朋友們嘲笑的身高,在體校教練里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寶貝。
在教練們幾次的勸說下,7歲的時候,她開始練習體育。
身高臂長的她被安排著學了游泳。
剛練習到第四年的時候,王一梅就被省隊教練挑走。
進入到省隊學習的這一年,她才11歲,如果繼續學下去,未來在泳壇未必沒有她一席之地,說不定她還可能成為女子游泳里的孫楊。
然而就在這時,命運的岔路口悄無聲息的擺在她的面前。
當時省隊有一名名叫寧東春的教練正好在挑選好苗子。
看到她的一瞬間,他就認定這個孩子絕對不可多得的人才。
當時她已經是游泳隊里十分重要的人才,不可能隨意的轉到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從頭開始。
因此在寧東春遭到了游泳隊教練很直接的拒絕。
甚至在王一梅的父母聽說這件事後,把他狠狠的罵了一頓。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沒想到寧東春一門心思的就想讓王一梅去練排球。
三番五次的跑到王一梅家做工作,動用自己的關係調解,在他的一番努力下,終於王一梅被帶到了排球隊。
當時年僅11歲的她,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只知道教練讓自己練什麼那就學什麼,稀里糊塗的打了兩年球之後。
還真如寧東春教練預想的那樣,王一梅在這裡成功的打出了名聲。
身高體壯的她,隊里根本沒有人能夠攔住她的扣殺。
在省隊沒有對手的她,很順利的進入到國青隊。
與其他隊員不同的是,王一梅剛一進隊就是被當做主力隊員在培養。
同樣的她也沒有辜負教練們的看重。
2003年亞錦賽上,她憑藉一記記勢大力沉的扣殺證明了自己,在那一次比賽中她還被評為本屆最有價值球員。
出色的表現,使得王一梅很快就被當時的國家隊主教練陳忠和看中。
奈何當時王一梅的年齡太小,再加上隊伍里已經有馮坤這樣的絕對主力,因此陳忠和教練並沒有第一時間把她徵召進隊。
02
2004年,在女排的姑娘們在陳忠和的率領下再次登上冠軍寶座。
為了確保球員人才的有序更迭,避免出現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
王一梅開始和國家隊球員們一起訓練,在這裡她彷彿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之前不管是在國青隊還是省隊都沒有人能夠擋住自己的扣殺。
在這裡不僅給她防的死死的,每次對面打過來的球,自己都開始接不住。
實力上的巨大差距,讓王一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也讓她整個人變得十分的有動力。
2005年王一梅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國家隊之旅。
在這裡她的技術、實力得到了全面的進步,表現的也越發的出色。
一年後,當曾經的主力隊員,例如馮坤、趙蕊蕊因傷病原因,實力逐漸下滑時。
年僅18歲的王一梅,迅速扛起大旗,繼續率領女排向前發展。
這也是06-08這兩年時間,女排一直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原因。
看到她出色的發揮,陳忠和便把球隊的進攻交給了她。
曾有人統計過她在世錦賽上的數據,全部比賽下來,她的進攻足足有356次,並且次次都能轟開得分的大門。
那時候外國媒體統一認為,王一梅將是「下一個郎平」。
危機和隱患向來都是伴隨著成功一起到來,王一梅也不例外。
一次次起跳扣殺,給她的身體造成了非常高的負荷,也使得她的體能總是在最快的時間內消失殆盡。
當時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私下裡的訓練也十分重視體能儲備。
然而問題不僅僅是這些,單一的進攻,讓對手很容易摸清她的底牌。
在一番針對性的訓練下,對手不在害怕她勢大力沉的進攻。
08年在瑞士舉辦的精英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面對著對手嚴密的防守,王一梅不管怎麼進攻總是被對方輕鬆攔下。
始終無法打開局面的她,心態也越發的急躁,發揮的也就越來越差。
栽了跟頭的王一梅,和教練仔細的分析起那次失敗,她發現自己不僅進攻手段單一,防守和串聯的能力都很弱。
當時在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即將召開,為了能夠成功衛冕。
她也開始針對進行問題,開始逐一解決,先是減重讓自己更靈活。
然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哪有一帆風順的,王一梅的體重總是上下浮動。
核心球員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這或許是那一年女排衛冕失敗的原因之一。
03
2008年北京奧運會如此而至,很多缺點還沒改好,不過已經來不及,她也只好帶著不完美的自己上場比賽。
即便如此,她還是成為了這支隊伍最大的得分手。
不管和什麼樣的隊伍交手,在賽後的得分榜上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甚至在和日本隊的比賽中,她不僅局面扭轉,還將當時日本女排一姐當場打暈。
由此可見,王一梅的實力有多麼的強悍。
然而排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僅僅靠她一人是無法取勝的,因此那一年的女排遺憾止步第三名。
這次失利直接導致陳忠和離開了主教練的職位。
教練離開了,並沒有影響到王一梅在隊里的核心地位。
之後的不管是哪位主教練都把她當做隊伍的主力球員培養。
這一次被人注視,受人期待的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與剛進國家隊不同的是,這一次她的壓力並沒有給她帶出好狀態、好成績,反而讓她的身體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2010年,這一年的王一梅陷入了頻繁的傷病之中。
腰傷的反覆發作,讓她很難在高強度的訓練中保持下來。
而後體重的忽上忽下,也嚴重影響了王一梅的表現。
沒有達到預期的表現,使得她漸漸從主力淪為替補,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沒有出現在賽場上。
直到同年的女排大獎賽上,她帶傷出戰奪得冠軍的表現,才促使著王一梅重回陣容。
剛在王寶泉手下打上主力,還沒坐穩國家隊又換了一名主教練。
04
俞覺敏的出任並沒有影響到王一梅的發揮。
再加上惠若琪的出現,完美的填補了她的弱勢。
因此在2011年,女排的姑娘們在國際大賽上的表現格外的出色。
尤其是在和日本隊的交鋒上,兩人簡直是對面所有人不願意提起的存在。
在這次比賽中,整場比賽的節奏掌控在女排姑娘們的手中。
木村紗織也再一次的被王一梅扣殺倒地,這一次還被打出了輕微腦震蕩。
出色的表現,讓球迷們對2012年在倫敦舉辦的奧運會無比期待。
事實卻是,在這次比賽中,中國女排無緣獎牌。
這次失利讓女排的姑娘們瞬間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她們自己也對這次失利耿耿於懷,有的人在巴西圓夢,有的人則抱憾終身,王一梅就是後者。
2013年郎平再次成為主教練,立馬開始對隊伍進行大換血。
不僅球員換了一遍,就連訓練方式,召集人數也做出了巨大的改變。
作為上一屆的主力隊員,惠若琪、魏秋月都得到了郎平的召喚。
唯獨將最核心的王一梅丟在一邊不聞不問。
這個結果一出,引起當時所有人的不解。
「這麼好的球員,你不要,你這支隊伍能好嗎?」「她們是不是有什麼矛盾啊」諸如此類的話語在外界傳的沸沸揚揚。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王一梅的球風與技術特點不符合郎平的要求。
單一的進攻方式以及十分考驗球員個人能力的技術,明顯不能滿足郎平主張的「快速多變」以及「團隊配合」。
另一邊的王一梅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並沒有自暴自棄,相反她一直訓練,甚至還跑到國外打比賽。
做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隨時接受國家隊的召喚。
她等了很久,始終沒有等來那封集訓通知。
直到2016年,中國女排再次奪冠,她也沒能再次進入國家隊。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身體機能的下滑,王一梅的實力也逐漸衰退,在2019年她宣布了自己的退役。
結語
儘管王一梅的職業生涯,從未拿到過象徵榮譽的奧運金牌。
可她對於中國女排的貢獻容不得人們忽視,人們也不會忘記這個在女排最低谷的時候,用一記記扣殺守住女排尊嚴的「重炮手」。
祝願她的之後的退役生活里,能夠平平安安,一生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