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乒壇「不老松」球友張國華
作者 譚愛平
我2017年退休後,與球友相約成立了一個海口夕陽「樂友」乒乓球隊,其寓意為「以球為樂 以球交友」。五年來,交球友無數,但讓我最難忘的是海南墾區乒壇74歲的「不老松」球友張國華。
初識張國華是在2016年海南省農墾海口老幹部活動中心三樓乒乓球館由海南農墾主辦的全國農墾系統老年人乒乓球邀請賽上,當時由他領銜的「山裡巴人」乒乓球隊被特邀參加這次比賽,與全國農墾「省級」老年乒乓球隊較量,雖然在小組賽獲勝取得出線資格而最終未能取得名次,但他和他的隊友們在賽場上不畏強手、敢打敢拼的精神和勇氣,讓我第一次對他有了深刻的印象。
2018年張國華(左)在海南瓊海博鰲和世界乒乓冠軍劉偉合影留念
熟悉張國華是我2017年退休以後,海口夕陽「樂友」乒乓球隊成立之初,作為隊長的我帶領隊友老王、老楊3人到當時的海南墾區東太農場東平片區與張國華任隊長的「山裡巴人」乒乓球隊開展球技交流,得到張國華和他的隊友們的熱情接待和款待。這次活動我們兩個球隊之間除了交流球技外,張國華還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山裡巴人」乒乓球隊日常管理和開展活動的具體做法和經驗,讓我大開眼界,收穫多多。
一個自行組織的乒乓球隊,在沒有任何部門撥給經費的情況下,活動能開展得如此好且長期堅持下來,給寂靜的山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歡樂,成了一道山區靚麗的風景線。還曾多次代表農場、東平居參加農墾老年體協、瓊海市舉辦的各種乒乓球賽事,陸續捧回金獎、銀、銅獎,優勝獎、優秀獎。如今「山裡巴人」球隊的名聲越來越大,慕名前來交流球技的球隊越來越多。
這次球技交流回來之後,我便學習借鑒「山裡巴人」乒乓球隊的做法,擴大了「樂友」隊隊伍,吸收了3位女隊員,自費購置配齊了兩套有統一標識的球衣、球褲及球鞋。同時也初步制訂出球隊的日常活動和外出開展球技交流活動的具體辦法等,其效果立竿見影。
此後,我們「樂友」隊每年都要與「山裡巴人」球隊交流或他們邀請我們參加他們舉辦的乒乓球賽事等活動,而作為雙方各自球隊的隊長,我與張國華自然聯繫也就比較多,對其也就逐漸熟悉了起來。
近兩三年由於疫情影響,雖然我們兩支球隊之間面對面的球技交流減少了,但我與張國華之間的聯繫卻有增無減。每逢節假日或疫情嚴重期間,打開微信時總能及時看到他溫馨的問候和深情的祝福;每當「山裡巴人」球隊開展了活動或他有作品在報刊網站發表或其它好事喜事,他都會及時發送過來讓我分享。有時他還會給我發送一些他家人活動的照片,由此我對他的家庭也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張國華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大家庭,目前在瓊海東平居住的只有他們夫妻倆人,妻子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教師,心地善良,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兩個女兒都工作生活在廣州,一個外孫女曾留學英國,一個外孫男當兵。
我非常羨慕他的幸福大家庭也打心眼裡為他高興。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與張國華的接觸越來越多,對他也就越來越了解和熟悉了,慢慢地從他身上我感悟到、學到了很多老前輩的那種精神和特質,並深深地教育和感動了我。歸納起來,張國華讓我感動的有他的球品、文品和人品。
張國華手捧獲獎獎盃留影
感動於他的球品
張國華自小與乒乓球結緣,六七歲開始打球,與乒乓球結緣己60多年,曾是當地"獨霸"一方的老牌冠軍,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認為,球品是人在打球時表現出來的人品,是互動關係的一種具體化。好的人品,可以導致好的球品,從好的球品中,也可以推導出這人的人品不錯。因此,張國華從不倚老賣老,非常注重球品,且球品極佳。與他打球是一種享受。因為他打球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尊重對手。
記得我到他的東平居乒乓球館第一次與他交手,首局他以較大的比分贏我之後,第二局便適當的放點球讓我打,多打幾個來回,竟然還有意讓我贏了第二局。最終他3比2險勝。其實,我心裡明白,我與他的球技還差一個檔次,真正認真對打起來我不是他的對手,想贏一局都很困難,是他有意識地讓我這個遠道而來的球友輸得體面一些,享受到比賽的樂趣。
後來據我觀察,他與低手打球,不會拚命在那裡殺球以顯示自己水平很高,而是適當的放點球給別人打,多打兩個來回,讓對手也能享受到打球的樂趣,同時他也不會心不在焉、很不耐煩來打球,更不會高高在上,以師者的姿態評論或批評別人,而是在聊天或吃飯交流中給予對方恰當的指點。
與平手打球,因為對手水平與自己相當,他會全力以赴,在技術和戰術上認真爭取每一分每一球,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贏球了不驕傲,誇讚對手打得好,表揚對手的特長;輸球了輸得起,不斤斤計較,不找理由,只會表示好好練球,吸取經驗,爭取下次再努力扳回來。
與高手打球,他會謙虛地主動地向高手請教諮詢。每每有新隊員加入,他總是耐心地給隊員們傳授如何接發球,巧打落點球,把握好關鍵的「那一分」球。還常常提醒隊員,球不落地,沒定格在「11分」,不管領先落後,都不能輕易放鬆和放棄,以他那僅有的「半桶水」,毫無保留地全「倒」給他們。
在張國華優良的球風影響下,「山裡巴人」乒乓球隊如今既有好的球技,更有好的球品,舉手投足精神抖擻,經常給人們眼前一亮!特別是每逢集體活動或外出打球,隊員們個個衣冠整潔,穿著有球隊統一標識的服裝,手握有檔次又得心應手的球拍,腳穿名牌而舒適的「戰靴」,是一支有戰鬥力、有凝聚力、有感召力、有良好精神風貌的球隊。
「樂友」乒乓球隊與「山裡巴人」乒乓球隊(張國華前排左一)交流球技後合影
感動於他的文品
生活中張國華,是個多才多藝的多面手。他愛好廣泛,除了拿手的乒乓球外,寫作、唱歌、跳舞、爬山、游泳樣樣都有一手。特別是寫作,寫得一手好文章。他所采寫的稿件,絕大部分的人物、事件都是發生於身邊或所在地。無論是春夏秋冬、無論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新聞線索、有寫作題材,他就會在第一時間完成寫作任務,寫出真實感人的新聞作品或拍攝出飽含深情的圖片,這是他內心深處對寫作的真情流露。
「留心聽、用心記,認準目標,深入采寫」這是張國華多年來的寫作方法,因而他的新聞作品,來源生活、符合實際,充滿正能量,為大家所認可、所喜愛。比如,海南農墾創建60周年華誕,海南農墾總局舉行一次盛大的男女團體、男女單打的乒乓球比賽。比賽經過3天的激烈角逐,排定座次後,他作為單位選派的參賽隊員,也是一名義務宣傳員,立即給國家級刊物《乒乓世界》雜誌發去一則比賽簡訊,此稿刊登於2011年第10期的《乒乓世界》上,使農墾的乒乓球活動得到一次宣傳展示。
又如,他撰寫的《山裡巴人的乒乓情懷》《點燃乒乓火種 傳遞美好希望》《譜寫人生「第二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山裡巴人」對乒乓球的痴情與執著,先後在中國乒乓球協會、中國體育報業聯合主辦的《乒乓世界》雜誌發表,當年轟動了整個山區,為點燃山區文體活動和老年體育活動的火種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據初步統計,僅退休後他采寫的新聞稿件、文藝作品在各類報刊、網站就發表了250餘篇次,並有多篇獲獎。近日,張國華又把他從2014年至2021年8年間在海南農墾老體協主辦的季刊《綠海夕陽》個人或與他人合作發表的50多篇稿件文章,約13萬字,刊用的近100張相片,編輯印刷成書,免費贈送給「樂友」隊隊員和其他前來交流球技的球友,獲得球友們的一致點贊!
多年來,張國華紮實的文字功底,被同行們所看好。2014被海南農墾老年體協主辦的《綠海夕陽》雜誌聘為特約記者;2015年被吸收為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2018年被《老年體育報》授予2017年度優秀通訊員稱號,並被任命為該報駐海南新聞中心主任至今。
作者與張國華交流球技後合影
感動於他的人品
張國華不僅球品和文品是我學習的榜樣,他的人品更是我學習的楷模。
他為人溫柔敦厚,胸懷開闊,做事誠實,待人和藹。幾十年間,他以幫助他人為己任,並樂此不疲。早期人們經常找他幫忙寫各種書信、合同、海報、廣告、請帖等,他總是有求必應;鄰居88歲的老婦王啟英久病卧床、起居行走不方便,張國華就給她送一副嶄新的不鏽鋼輪椅;一球友蓋房少了購買材料錢,張國華和妻子一說,就借出6萬元。
「山裡巴人」乒乓球隊成立之初,他自掏腰包精心布置球館,出資3000多元,為30多位隊員每人購買一個100多元的尼龍佩袋,還常常為來訪球友比賽墊錢,購買茶水、飲料、就餐等,作為每月養老金較低的農場退休職工的他來說,這點讓我特別的感動。
張國華樂於助人的品德,不僅體現在物質上,還體現在精神上。2020年我父親過世對我打擊很大,有很長一段時間心情鬱悶無心寫作,故也無任何作品發表。突然有一天他發來微信:「譚老師,您好!好久沒拜讀到您的美文了呀!您可多發些稿件到《海南老年》雜誌呀。」同時還熱情簡要地向我介紹了該雜誌用稿的基本情況。隨後不久又發來了投稿郵箱、地址等。正是在他的熱心鼓勵和幫助下,半年後我首次在《海南老年》雜誌2022年第1期發表了「我和我的乒乓球友」一文。這一好消息又是他第一時間發微信告知我的,讓我這個發表過不少文章的老球友也激動了大半天。
張國華自上世紀60年代中進入海南農墾系統工作後,一直末離開過農墾直至退休。在整個海南墾區乒壇,可以說張國華可謂是無人不知,聲名遠赫,讓人感動的事迹不勝枚舉,得到他教誨和幫助的人也不勝其數,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個。
感謝《豐融春秋》公眾號提供的這樣一個平台,讓我有機會用樸素的語言述說多年來心中的這份感動。
2022年9月10日
作者簡介:譚愛平,海南農墾人,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職業教育名師、全國十佳班主任等10餘項國級省級榮譽。現任海南省農墾海口中專學校關工委主任和離退休職工黨支部書記。擔任關工委主任5年,深入班級義務講座527場、愛心捐款6萬餘元。帶領學校關工委打造出「讓主題講座在班級『亮』起來」、「讓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在班級『動』起來」、助力學校「幫困助學」、辦好「四個講堂」助力學生成長等工作品牌。2020年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2021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2022年學校關工委被評為海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