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2019年09月15日21:01:16 體育 1815

數月前,日本NHK電視台播出了一部關於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16強賽階段日本負於比利時的紀錄片,片名為《黑色14秒》(又名《羅斯托夫的14秒》)。《黑色14秒》的內容是在比賽的最後14秒中,日本隊被比利時隊一次犀利的、堪稱經典的從門將發起快速反擊的破門絕殺,就此讓日本隊無緣俄羅斯世界盃8強的故事。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不同於以往題材煽情類、勵志類的主題,該部紀錄片完全以分析這14秒中到底發生了些什麼為主題,穿插了其中涉及球員、教練的採訪,是一部反思類的足球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被網友翻譯添加中文字幕發布後,在中國網路上引發了熱議,在足球圈也掀起了一陣討論熱潮。亞足聯A級教練賈天寧就曾表示「這是一部所有從事和足球有關行業的人,都應該認認真真看十遍以上的紀錄片」。那麼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值得足球圈人士如此大加推崇嗎?

阿陸在這裡給個鏈接:「鏈接」

觀察視角獨特,日本人「軸」的特性一覽無遺

《黑色14秒》總時長約為48分鐘,其大致的內容流程是:前17分鐘的背景介紹+相關球員採訪→17分鐘至41分鐘為比利時14秒絕殺過程的深度分析(包含參與整個進攻防守過程的日本球員回憶、比利時球員回憶,還有相關的足壇名宿的評論見解)→41分鐘至結尾是日本球員對於這14秒乃至失利結果的反思(這14秒的敗北過程,對於日本足球的意義和對未來的展望)。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黑色14秒》紀錄片截圖

以往的體育類紀錄片中,尤其是反映失利題材的背景下,導演們往往關注的是更大的「格局」,他們希望通過還原整個事件的全貌,這背後方方面面的內幕來剖析一支球隊失利的原因。

不過,這部《黑色14秒》顯然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察視角,其實從片名上來說,導演就已經把自己的意圖告訴了大家。這部紀錄片就從這簡單的14秒入手,通過28台攝像機機位的多角度回放,去再現這14秒整個過程中,日本球員、比利時球員們的選擇、判斷,穿插當事球員自己的回憶和解讀,讓人去體味這14秒對於本場比賽的勝負,究竟意味著什麼?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賈天寧就表示:「這14秒里發生的事包括:本田發球前的選擇、德布勞內在球起之後的角色轉換、庫爾圖瓦得球之前的觀察、吉田麻也轉換瞬間的遲疑、山口螢在『上』與『退』之間的判斷,長友佑都在『區域』還是『盯人』上的決策、盧卡庫粗中帶細的腦後長眼、長谷部誠在國家隊的最後一場比賽、也是最遺憾的一次觸球......等等關於『閱讀』與『選舉』的細節。這14秒所涵蓋的這些因為閱讀比賽維度不同、產生選擇不同,最終產生不同結果的每一個細節,所體現的,是關於比賽閱讀能力在足球運動中的重要性」。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從這一點來說,這部紀錄片將日本人「軸」的特性顯露的一覽無遺,他們不喜歡用過多的煽情,華麗的辭藻,和更多安慰性的話語來看待世界盃輸給比利時。哪怕在很多人看來,以日本隊的實力,能夠在世界盃淘汰賽,面對後來的季軍比利時隊,一度兩球領先對手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但在日本人看來,輸了就是輸了,而且他們輸了還要把為什麼輸了去弄清楚、想明白。為了去弄明白為什麼輸了,NHK問日本球員,問其他人(足壇名宿),甚至要去問對手(比利時球員、教練)。分析、思考、反思的部分也佔據了全片最大的篇幅。這不僅僅是日本隊一次世界盃之旅的告一段落,也是對於賭上一切的日本國腳們,一堂生動的人生體驗課。我想,這就是這部紀錄片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之一。

日本人的複雜屬性——反思精神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噴,日本人怎麼會有反思精神呢?他們不是口口聲聲對當年侵略中國的事實百般抵賴甚至輕描淡寫嗎?沒錯,這也是日本人乃至日本整個國家非常矛盾的一點。一方面,以日本右翼勢力為代表的極端群體,對於侵略中國等歷史罪行置若罔聞;但另一方面,我們又經常看到競技體育中,日本的隊伍、隊員那種強烈的自我反思意識。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這自然和日本的文化構成不無關係,有不少專家就分析稱:「日本的文化更像是恥感文化,而不是類似西方的罪感文化,他們天生不認為自己生下來帶著原罪。但如果有人當眾揭穿他的過錯,他會感到非常羞恥,結局無外乎向揭穿自己的人發起挑戰,試圖證明自己並非如此。亦或者,自己默默扛著乃至切腹自盡」。

這部紀錄片同樣也是如此,從整部紀錄片來看,聯繫這14秒絕殺過程中間的紐帶,就是日本隊員們的反思精神。

從開角球的本田圭佑、爭頂失敗的吉田麻也、再到試圖搶斷德布勞內失敗的山口螢、指揮整場比賽的主教練西野朗,甚至在這14秒絕殺故事前,比賽中發生一次離奇失誤的長谷部誠,他們都在反思。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每個人都在回憶、都在思考、都在總結,是不是自己在這14秒的過程中,每一個判斷、決策,都做到了盡善盡美,自己如果能夠做得更好一些,是不是能夠改寫查德利進球的結局?

這樣的集體反思讓我感到有些不寒而慄,或許這就是那個讓我們感到非常矛盾的日本,一個在文化的兩面性上,展現出來奇怪對立性的民族。反思貫穿於這部紀錄片的始終,但這難道就是本片的唯一意義嗎?

敢於面對失敗的過去,是為了更好的展望未來

在我看來,事實上這部紀錄片真正的精華並非對於這14秒故事背後的分析和探討,因為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它畢竟是一個過去的事情,你無論再怎麼分析也無法改變它已經既成的事實。

本片中,真正帶來觸動的是第47分鐘後,也就是全片臨近尾聲時的幾個鏡頭——日本的幾位新星:南野拓實、堂安律等人都在表達對羅斯托夫14秒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他們希望這件事情能夠成為激勵自己的一個動力,為了日本隊,也為了將來的自己去更加努力的奮鬥。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我覺得,這或許才是全片真正的意義所在——敢於面對失敗的過去,是為了更好的展望未來。我舉得這句話既是對日本球員們的褒獎,也是對日本右翼分子的提醒。

在目睹了前輩們慘烈的失敗後,長友佑都們這樣深刻的反思,又如何不會警醒、激勵久保建英們,在未來的2022年世界盃,乃至更遙遠的未來比賽中,去更好的日本隊表現呢?

很多時候,我們在輿論上給隊員們施加了很大的壓力,甚至有些隊員們在壓力之下不敢去擔當責任,而是逃避責任。老隊員們不敢正面去反思自己,又如何能指望新一代的隊員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呢?

《黑色14秒》:日本反思世界盃出局的紀錄片,中國足球能學到啥? - 天天要聞

長友佑都在紀錄片中的反思

我們並不是希望能夠有人來背鍋就好,關鍵是一次失利的原因、經驗、教訓,這些中國足球在過去的將近二十年中得到的少之又少,從02年首次進入世界盃開始,中國足球一次次的讓我們充滿希望又變成失望,甚至到最後變成絕望。正如同賈天寧所言:「這14秒,日本隊輸在了觀察和決策,而屬於中國足球,輸在在乎這14秒的人,少之又少」。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不正是中國足球的參與者們,缺少反思精神的體現嗎?

總結

這部紀錄片的爆紅,我想除了足球層面、文化層面的原因,還有一個方面也在於紀錄片本身的敘事結構和給觀眾的觀看體驗都非常好。

在近幾年,李娜的自傳電影、電影《中國女排》的項目的不斷推進,也可以看作是影視圈對於體育題材的一次集中探索。或許,在未來的一天,我們也期待能夠拍出中國版的《黑色14秒》。

就好像被敘利亞絕平的那場世預賽,我們就能夠拍出一部《馬來西亞的三分鐘》。我們期待:武磊、蒿俊閔、韋世豪們,能夠像長谷部誠們一樣,認真的坐下來,沒有謾罵的壓力,沒有對問責的擔心,就靜靜地在鏡頭前袒露自己的心聲。我想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這或許也是中國足球的一個進步,即便它可能是從一次失敗中得出。

體育分類資訊推薦

王者:敵方打野是鎧咋辦?放棄猴子,別用娜可露露,他能輕鬆應對 - 天天要聞

王者:敵方打野是鎧咋辦?放棄猴子,別用娜可露露,他能輕鬆應對

在王者榮耀中打野一直都是隊伍中的核心輸出位,一名會玩打野的玩家確實能把隊伍的節奏帶起來,而且打野類英雄能給玩家帶來快感,畢竟大部分打野都不缺傷害,鎧本賽季被策劃極強之後,強度和登場率直線提升,畢竟現在的鎧二技能空放野可以獲得位移效果,使得該英雄不管是支援還是團
沒抓住機會啊!火箭雙向合同新援在進攻端的表現令人非常失望? - 天天要聞

沒抓住機會啊!火箭雙向合同新援在進攻端的表現令人非常失望?

在此前的一場NBA常規賽中,主場作戰的洛杉磯湖人以140比109輕取了大量輪換球員輪休的休斯頓火箭。本場比賽後,拿下了兩連勝的湖人的戰績提升到了50勝31負,繼續排名西部第3位;而遭遇了兩連敗的火箭的戰績則是下滑到了52勝29負,繼續排名西部第2位,這兩支球隊都已經鎖定了自己的排名。本場比賽中,火箭的雙向合同鋒線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