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極高的代價換來霍樂迪後,雄鹿隊本該迎來一個起飛賽季。
但引進了一位身材達標、攻防優質的持球人後,整體上,雄鹿並沒有變得比上賽季更輕鬆。
布登霍爾澤仍執著於過去的那套「全局盤活,人人參與」的進攻體系,但在這套體系下,關鍵時刻無人能處理球的問題變得更明顯。打法相比上賽季更固化,進攻端,開局給隊友找三分球手感,比賽中段阿德托昆博拿球衝擊,但如果拖到最後五分鐘,他們的解法就極為有限。
本賽季,阿德托昆博場均送出5.8次助攻,接近追平2018-19賽季的場均5.9次。出手數也是5個賽季以來的新低。開場後,不再拿球橫衝直撞,企圖以一馬平川帶走比賽,開始在三分線外落位尋找隊友。
作為球隊的當家,阿德托昆博仍然在技術上存在短板。雄鹿肯定不指望字母哥能在投籃技術上突然開竅,因此,為他配置了儘可能多的射手,來打造升級版一星四射的陣容。
場均28.2分、11.4個籃板和5.8次助攻,防守端送出1.26次搶斷和1.33次封蓋。字母哥的提升空間可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問題。爭冠球隊的大當家拿到這份數據,大體上也沒毛病可挑剔。
再反觀雄鹿本賽季的表現,阿德托昆博的能力定型,雄鹿隊就得從角色球員當中去找問題。
作為二當家,米德爾頓合格嗎?
雙拳難敵四手,特別是近年來,球星扎堆奪冠,更是顯出二當家的重要性來。
相比於那些天賦溢出的強隊,例如前幾個賽季,庫里和杜蘭特的王炸組合,詹姆斯和戴維斯的天賦鋒線,雄鹿隊陣容中的大當家極為明確,且二當家和大當家的實力差距也更大。
從密爾沃基的歷史中看,天氣寒冷、商業價值不夠高,對於球星的吸引力自然比不過洛杉磯。為米德爾頓奉上大合同也實屬無奈之舉。這樣打球穩定、但缺乏硬仗考驗的二當家,很容易成為奪冠路上的掉鏈子選手。
數據上來看,米德爾頓的表現仍然穩定,場均能貢獻出20.3分、5.8個籃板和5.8次助攻,同時還是整體投籃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和罰球命中率分別達標50-40-90的高效球員,但常規賽的數據,很可能會蒙蔽一些關鍵表現。
遇強則弱,遇弱則強,是米德爾頓在連敗中令雄鹿球迷惱火的一點。畢竟,擁有中距離、三分球等多種進攻手段,常規賽的大數據下,完全可以憑著出手選擇,打出高質量的數據。
但真到了決勝局,米德爾頓能提供的幫助,就和阿德托昆博一樣有點無力。
除了打東部的老對手凱爾特人外,很多關鍵場次,都是不聲不響地掉鏈子。由於阿德托昆博沒有投籃,吸引了失利後的大部分火力,對米德爾頓的批評聲自然不多。
以上賽季為例,字母哥被熱火隊的鋒線群限制。到了考驗米德爾頓的時候,米豆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達到了113.8,和不在場時相差很大。
但僅限於此,米德爾頓在場上的攻防表現,不足以撼動熱火的鋼鐵防線。
球隊的大當家和二當家,本應該是互助互利的兩個人。卻因為字母哥的打法特色,在場上起不到作用,米德爾頓被強行推到大當家的位置,自然交不出滿意的答卷。
互為補充,關鍵幫手,爭冠球隊的二當家都什麼樣?
同時,也一定會有人說:
與其在這裡找米德爾頓的毛病,不如多考慮,阿德托昆博如何承擔起攻堅時刻的責任。
近年來的奪冠球隊,幾乎沒有二當家的概念。庫里和杜蘭特,詹姆斯和戴維斯,都是齊頭並進的雙攻防核心。倫納德帶猛龍沖入決賽後,猛龍隊的全員都是最佳狀態迎戰。
再從歷年,被認為是單核帶隊的球隊中選擇,達拉斯獨行俠(小牛)在爭冠的時候,身邊的得分神經刀有賈森-特里,把控局面有賈森-基德。猛龍隊,洛瑞、西亞卡姆都有關鍵時刻站出來的時刻。
這一切的前提,都在於,他們的核心有穩定的發揮,且在總決賽舞台上有無解的招式。金雞獨立,還是穩如磐石的中距離,都是以核心招為中心,角色球員幫忙擊破防守屏障。
沒有絕對的實力把握,奪冠的道路上不會一蹴而就。字母哥是頂樑柱,米德爾頓就得在關鍵時刻幫忙發揮一點作用。雄鹿在交易市場上連續錯失機會,包括哈登,也是在引進了霍樂迪後,沒有後續的籌碼進一步談判。
雄鹿隊的大問題,字母哥的投籃在短期內沒有解決方案。他們就得考慮,怎麼提升二當家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