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耳朵
2020年的綜藝市場風浪皆起。
內容之外,今年的綜藝製作面臨著嚴峻的製作難題。受疫情影響,大量綜藝錄製無法正常進行,部分明星和現場觀眾缺位拍攝。戶外綜藝大量減少,棚內綜藝成為主流。雲錄製、宅綜藝就此而生。而疫情帶來的後續影響也讓綜藝市場面臨著招商難、計劃難的困境。為了在招商上更具優勢,部分綜藝進入了「超長視頻」時代。單集時長(包括上下集)90分鐘起跳,讓製作方和觀眾都深受其「苦」。
2020年的綜藝市場雖然處境艱難,但精品叢生。
《乘風破浪的姐姐》一騎絕塵,打開「中女時代」,成為當之無愧的年度現象級綜藝。
《青春有你2》以不定義女團為開局,偶像選秀綜藝之火又燃了一把。
《演員請就位2》塑造演員真實生存樣態,在2020年下半年引發廣泛討論。
以《青春有你》《演員請就位》《明日之子》《脫口秀大會》為代表的綜N代們以全新樣態高調復出,盤活2020年的整體綜藝市場。
直播帶貨則是2020年綜藝的必備品之一,不論是在節目中競技直播帶貨,還是加入直播帶貨的環節,都展現了綜藝對於流量變現的迫切。
在2020年的綜藝中也湧現出不少新人,虞書欣、五條人、楊笠……大量新人的出現證明了綜藝市場活力仍在,綜藝市場正在回溫。
《乘風破浪的姐姐》助力芒果超媒進入「千億市值俱樂部」,優愛騰也紛紛通過綜藝獲得視頻會員的拉新和留存。
除了優愛騰芒四大平台在綜藝上持續發力,B站、位元組跳動、快手等平台也開始布局綜藝市場。B站製作的《說唱新世代》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3,抖音製作的《很高興認識你》豆瓣評分也高達9.0。
新平台的入局給綜藝市場帶來了更多的變數,也讓綜藝賽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
但對於觀眾而言,內容依舊是判定好看與否的唯一標準。

特殊時期,
特殊方案。
疫情打斷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打斷了綜藝錄製的節奏。
劇集大多是拍完再播,而綜藝則大多邊拍邊播。一旦播出,就必須拍完播完。疫情期間,為了保持綜藝節目能正常播出,許多節目採用了「雲錄製」的模式。《歌手》從齊聚一堂競技歌技變為天各一方分開錄製,《青春有你2》的導師Lisa、Ella只能遠程指導選手、視頻合成合作舞台。
疫情讓綜藝的錄製變得難上加難。因此,「宅綜藝」順勢而生。2020年2月,全國幾大視頻播放平台和衛視推出了《天天雲時間》、《鵝宅好時光》等數十檔「宅綜藝」。顧名思義,宅綜藝多為明星在家自製,分享居家生活的綜藝。內容上,宅綜藝既有讓明星在鏡頭前打遊戲,也有明星和粉絲直播聊天、分享生活。

作為特殊時期下的特殊產品,宅綜藝像是給綜藝行業的一場大考:在短時間內如何製作出一檔精品綜藝。湖南衛視的《嘿!你在幹嘛呢》從立項到成片僅用了50小時。限制重重下快速的創意輸出和製作讓綜藝製作團隊們體驗了一番生死時速。
但除了畫面上的粗糙和技術原因造成的網路延遲,大多宅綜藝的邏輯線不夠明了,節目流程也多出失誤,嘉賓的應變能力不足讓節目容易陷入尷尬之中,對於宅綜藝內容的挖掘更是缺乏創新,有些宅綜藝甚至變成了明星的vlog的拼貼。雖然是特殊情況下的緊急製作,這場考試結果卻都不盡人意。
疫情期間播出的《朋友請聽好》則為宅綜藝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少量嘉賓參與錄製,和觀眾通過電台互動,在溫情的氛圍中為觀眾紓解煩惱。在疫情期間完成了其治癒人心的任務。
疫情之下的宅綜藝雖然問題不少,但做到了在低成本、高安全性的情況下為觀眾和粉絲解乏,填補大量無法拍攝的綜藝的空缺。宅綜藝生逢其時。

內容變長了,
觀眾也看累了。
一周雙播,上下兩期,2020年綜藝的節目時長像一隻氣球越吹越大。
從開年綜藝《青春有你2》開始,綜藝節目變為分一次上線上下兩期,兩期累計時長超過兩小時。後續上線的選秀綜藝《創造營2020》《乘風破浪的姐姐》,觀察類綜藝《喜歡你我也是2》《心動的信號3》,以及綜藝《脫口秀大會3》《樂隊的夏天2》《這就是街舞3》的單集時長(包括上下期)都紛紛超過90分鐘,時長過分「感人」。

綜藝變長離不開贊助商的「支持」。「大長篇」的綜藝通常是平台的頭部綜藝,贊助商數量大、投入也多,需要增加的廣告時長只能更多。對於平台而言,一周雙播,一次上下集,即可以增加節目的播放量,又能憑藉時長在廣告招商上拋出足夠豐厚的中插植入的權益。增加時長不僅是廣告需求,觀眾對於真人秀要「平衡端水」的呼聲讓綜藝製作方不得不為節目中的選手或是嘉賓都調整鏡頭,綜藝被迫進入「超長視頻」時代。
廣告密集且突然的插入,大量不知所云的鏡頭,故事線混亂的剪輯,以及拖沓的節目節奏,觀眾沒有看到「爽」,反而看累了。一看半天就過去的綜藝節目似乎不像是給觀眾帶來快樂,而是帶來負擔,按下快進鍵也變成了觀眾的日常操作。2021年的綜藝是否還會變成「系列大電影」,又如何在份量大的情況下保證質量,需要綜藝製作方權衡和探索。

舊題材依舊火爆,
新題材難以供應。
2017年《中國有嘻哈》橫空出世。而《脫口秀大會》開啟國內脫口秀市場新時代。2018年《這!就是街舞》掀起街舞颶風、電音綜藝也殺入市場 。2019年《樂隊的夏天》向大眾打開樂隊的大門。近幾年來,視頻平台開採青年文化如火如荼,但由於高額的製作成本和政策的不斷受緊,人們的熱情的逐漸退卻,平台漸漸放手亞文化。2020年,現象愈加明顯。
說唱、脫口秀、街舞、灌籃、樂隊、潮牌均保持著一定熱度。《中國新說唱》播放不高但熱度驚人,《說唱新世代》則以新秀之姿成功搶奪說唱節目市場。《脫口秀大會》金句頻出,熱搜不斷,還於12月底推出了《脫口秀反跨年》的特輯。《這!就是街舞》第三季依舊保持高質量的節目內容和高粘度的觀眾群體。《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雖然口碑大幅下跌,但播放量和話題度高居不下。千禧一代的亞文化在綜藝中依舊受到觀眾的喜愛,只是後繼無題。

其原因來源於題材有限,「限」不僅指數量有限,也是指拍攝上的局限性。想要製作出一檔爆款綜藝,如何將題材進行「可視化」的操作,讓觀眾能在屏幕前感受到趣味性是節目製作方的一大難題。例如滑板和衝浪,雖同屬於亞文化題材,但在製作上無法像說唱、脫口秀、樂隊一樣可以讓觀眾聽到、聽懂,又不如《這!就是街舞》動作炫酷,在製作上便很難出彩。同屬於「這!就是」系列的《這!就是灌籃》三季皆無破圈也可以看出體育競技類亞文化綜藝的製作難題。
想要在亞文化上再出爆款新品,不僅需要綜藝製作團隊對於亞文化更廣泛的探索,還需要找到亞文化與大眾的連接點。

連綜藝新模式嘗試,
也自有一番天地。
李佳琦、薇婭的爆紅讓更多明星走進直播間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直播帶貨在綜藝中也應運而生。一些是以帶貨直播為主題的綜藝,例如《奮鬥吧!主播》《姐姐的好物分享》《師父來了》《希望的田野》。還有一些綜藝加入直播帶貨的環節,《嚮往的生活》、《極限挑戰》等綜藝皆與李佳琦、薇婭共同合作直播。2020年的綜藝中,直播帶貨成為了綜藝節目的必需品。

直播帶貨環節的加入使得節目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但其核心驅動力是直播帶貨背後的公益價值和商業價值。它的變現能力和變現速度吸引了節目製作方、平台方、贊助方的多方關注。
一方面,直播帶貨可以對「鄉村振興」進行直接幫助和農產品的直白推廣,讓各個背負了「價值」和「意義」輸出責任的節目製作方將直播帶貨納入節目流程之中。另一方面,直播帶貨和平台電商的直播帶貨進行聯動。優酷《奮鬥吧!主播》最終選出的前四強入駐天貓直播間,獲得官方的扶持資源。對於贊助商而言,直播帶貨能將打廣告做的一目了然。因此不論是節目之內,明星嘉賓在直播帶貨中為贊助商站台,還是節目之外,明星為了贊助商再開帶貨直播進行售後服務,都是如今的重要的節目招商砝碼。宣傳角度上看,綜藝節目通過與頭部主播薇婭、李佳琦的合作,將消費者變成觀眾,有效擴大了節目知名度。
直播帶貨對於綜藝的種種益處看似豐厚卻不易得。目前的綜藝市場中尚未出現爆款直播帶貨綜藝,尤其是以直播帶貨為主題的綜藝在帶貨成效上和頭部主播有一定的差距和播放量上都實屬一般,更不用談打造出帶貨能力一流的明星主播。加入直播帶貨元素的綜藝大多也沒有顯現出該環節極大的聲量反饋。綜藝中的直播帶貨的確站在了風口,但卻暫無翱翔之勢。

年度現象級綜藝,
女性主義的乘風破浪。
突然定檔,突然開播,《乘風破浪的姐姐》悄悄上線卻激起了驚濤駭浪。首期播出當天帶動芒果超媒股票一路飄紅,「姐學」就此開端。
作為2020年的最火的綜藝,《浪姐》集合了「女團夢」、「中女危機」等多個早已在市場有所波動的女性話題。對於女性的逆套路定義,是《浪姐》贏得觀眾的法寶。被認可的女性不再是只有年輕貌美的「妹妹們」,而是強勢獨立、有人生閱歷和自己的驕傲的「姐姐們」。而包裹上女團的外殼,讓節目的競技性和30+的女性價值相互融合。在女性主義日漸興起的2020年,時代的共振促使了《浪姐》的爆紅。
《浪姐》立意雖好,卻也難逃後期乏力。節目的最後,姐姐依舊按照常規的女團選拔標準出道成團,再加上混亂的投票,難以體現出的節目標榜的「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但它所帶來的話題度和社會價值的重塑足以讓這檔綜藝成為2020年的現象級爆款。
《浪姐》之後,「中女危機」在明星場上被打破,參加節目的姐姐們紛紛成為了各大綜藝節目的座上賓,新增代言無數。年齡30+變成了女性藝人的潛在優勢。以女性主義為主題的節目也陸續上線,《了不起的姐姐》、《聽見她說》等節目乘上了《浪姐》的東風,均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饋。根據2021年的幾大視頻播放平台的綜藝片單,「姐學」的影響依舊存在,《乘風破浪的姐姐2》蓄勢待發,《姐妹俱樂部》《姐姐妹妹的武館》等多個女性題材綜藝也將於明年上線。

離開舒適區,
綜N代迎來爆款之年。
綜N代是綜藝行業永恆不變的話題。
即便綜N代都面臨著觀眾容易審美疲乏、製作創新難度大等難題,2020年仍有一批綜N代以全新的面貌引爆綜藝市場。《青春有你2》打破偶像選秀僵局,話題度一路走高。《明日之子4》主打樂團,用全新的思維定製節目,成為樂隊綜藝的翹楚之一。《演員請就位2》更是承包了下半年綜藝市場的流量,每一期皆霸屏微博熱搜,是2020年當之無愧的爆款綜藝。

2020年,部分綜N代已不是延續生命力,而是突破性的爆發。其原因在於綜N代紛紛走出舒適圈,以節目立意為核心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
對於觀眾和市場的實時性觀察讓綜N代製作方轉變思路。《青春有你2》抓住女性主義的風潮,以多樣化的女性選手形象塑造節目不定義女團的概念,既製造了逆傳統女團選角帶來的話題度,又贏得了觀眾對於新的女性觀念的共鳴。《明日之子4》則是用熱血高校的概念包裹樂團選秀,展現出少年意氣。在樂團組建式選秀爆款缺位的市場中,《明日之子4》用屢試不爽的炒cp做話題,輔以殘酷的賽制進行矛盾的催化牽引觀眾的情緒。選秀題材的綜N代在2020年告訴觀眾,選秀不再是單純的選出強者,故事比結果更重要。

作為2020年下半年綜藝之王,《演員請就位》的創新在於逆思路的創作模式。爭吵、落淚、氣氛離場……這些看似狗血場面不是發生在舞台上的演員身上,而是在導師之中。通過對規則的設計,《演員請就位2》極大程度激化了導師之間的矛盾。演技不再是核心,衝突才是觀眾的心頭好。綜藝不再是單向的內容輸出觀眾,而是根據條條框框的觀眾癢點定製綜藝。
為了打破後期乏力的魔咒,綜N代們絞盡腦汁,在2020年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但今年好成績也代表了明年綜N代們想要再進一步將更加困難。

喜劇人和喜劇共同迭代,
喜劇也需不斷革新。
喜劇人又火了。
《脫口秀大會3》中,李雪琴、楊笠、王勉等脫口秀演員金句連連,以新人之姿催紅了《脫口秀大會3》。《德雲斗笑社》則用團綜的模式擁抱飯圈化的市場,帶火德雲社一眾小輩。
綜藝也在培養新型喜劇人。《認真的嘎嘎們》橫空出世,旨在為綜藝輸送人才。以開心麻花為首的喜劇「大廠」紛紛往節目送人,作為新型的喜劇人,gagman在今年被正式定義。

不論是句句戳中人心又引發笑聲的《脫口秀大會3》,還是打造「德雲天團」、捧紅「說學逗唱的哥哥們」的《德雲斗笑社》,或者是新秀輩出的《認真的嘎嘎們》。今年的喜劇綜藝都將喜劇和選拔相結合,競技感讓節目不只笑聲,也給觀眾帶來了更多的刺激感。
而從今年的爆紅的喜劇人來看,傳統的喜劇形式正在逐漸更迭。《德雲斗笑社》另闢蹊徑,讓德雲社成員們進行內部選秀,以選出「德雲一哥」為節目的發展驅動力,本就具有幾分趣味和獵奇。再加上嚴敏獨具色彩的操刀,《德雲斗笑社》有了一番「極限挑戰」的味道。通過今年《脫口秀大會3》也可以看出,受到觀眾喜愛的「老卡司」已經逐漸被唱著歌的王勉、做短視頻博主的李雪琴等具有新特色的脫口秀演員所慢慢取代。
喜劇綜藝不再是「傳統技藝」的天下,只有不斷革新,打造全新的內容和表達形態才能讓觀眾笑出聲來。喜劇人也需因時而變,找到時代的笑點。

綜藝新人年年有,
但是今年各外多。
想要在劇集中出頭靠演技和人物塑造,想要在綜藝中出頭則是「玄學」。今年掌握了這門「玄學」而嶄露頭角的新人尤其多。
虞書欣一句「哇哦」成為了2020年綜藝的首個熱詞。選秀造星是慣常操作,然而今年的《青春有你2》則是靠搞笑人設出圈,虞書欣憑藉小作精人設斬獲大眾喜愛,秦牛正威則憑「死亡rap」被大量觀眾跟風模仿。

比起實力,有趣在選秀節目中更能獲得觀眾的青睞。不論是偶像還是樂隊,這條法則都能受用。五條人在初賽私自換歌后通過極其隨性且脫口秀一般幽默的對話贏得大量粉絲,三次淘汰三次復活後成功挺進決賽獲得亞軍寶座。《脫口秀大會3》改朝換代,新人在本季直接壓制了老卡司。楊笠和李雪琴分別通過女性視角的脫口秀和極具天賦的脫口秀能力一炮而紅。B站綜藝《說唱新世代》則是通過選手對於世界看法的觀點輸出和放養式的選手形象塑造,打造出一批有想法的「自由人」。從無名到粉絲無數,《說唱新世代》中懶惰、聖代、於貞等選手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歡。
從今年綜藝新秀上看,別具一格的搞笑是被觀眾關注的主要法寶。綜藝新秀大多出身選秀綜藝,要從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中抓取觀眾的注意力,差異化的人設尤為關鍵。綜藝新人和綜藝節目相互背靠出圈,綜藝新人也能極大程度推動了綜藝的內容高度和傳播度。
綜藝新秀的大量湧現基於今年綜藝市場的活力仍在,對於新人的需求量大。楊迪、李誕、大張偉等老綜藝咖「供不應求」的情況在今年的綜藝中尤為明顯,雖有張雨綺、楊天真等補位,但有趣的新人永遠不嫌少。
疫情之下,2020年的綜藝交出了一份成績不錯的答卷。《浪姐》以破浪之勢席捲綜藝市場,成為頂級爆款綜藝。綜N代的勢頭紛紛復甦,打破以往只退不進的魔咒。2020年,多方平台在綜藝領域中博弈激烈。而對於觀眾而言,評判勝負的標準永遠是內容的構建是否新穎、又是否被時代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