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生態頭條 | 首次記錄!多年前曾宣布在我國絕跡的它現身黃河吳忠段 近日,寧夏吳忠市林業和草原發展服務中心在水鳥日常監測工作中發現——3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䴉現身黃河吳忠段!這些彩䴉體長約50-70厘米,深栗色羽毛泛著迷人金屬光澤,在陽光下悠然覓食、愜意休憩,成為濕地生態畫卷中的靈動一筆。 06月18日 1108
科學 如何識別蜱蟲咬傷?醫生提醒:警惕身上冒出這種「小黑點」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發現,連日來,浙江杭州、河南信陽等地出現蜱蟲咬傷病例。河南、浙江、北京、黑龍江、廣東、安徽、重慶等地疾控部門紛紛發布,蜱蟲進入流行高峰,要警惕蜱蟲叮咬。 06月18日 1817
科學 地表下2700公里驚人發現:科學家揭秘超硬岩石流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地球深處約1700英里(約合2700公里)處發現了一種令人震驚的現象:堅硬岩石以獨特方式流動,既非液態熔岩,也非地表常見的脆性固體岩石。 這一發現首次證實.... 06月18日 3333
科學 張瀲瀚談刑事訴訟中人臉識別證據材料的特點——具有主客觀兼容性和多元綜合性 原標題:張瀲瀚談刑事訴訟中人臉識別證據材料的特點——具有主客觀兼容性和多元綜合性 四川大學法學院張瀲瀚在《法治研究》2025年第2期上發表題為《刑事訴訟中人臉識別證據材料生成特點與運用風險.... 06月18日 2751
科學 太原理工孫宏斌教授雙榜入選能源領域頂尖科學家 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排名機構ScholarGPS發布2024年全球頂尖科學家榜單,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孫宏斌教授憑藉在能源系統領域的卓越成就,同時入選"終身影響力學者"和"近五年影響力學者"兩大重磅榜單,成為該校首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06月18日 1494
科學 比「熊貓血」「恐龍血」更稀有!雲南文山首次發現罕見血型 今天是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感謝關注云南網微信公眾號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日前,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心血站發布消息稱,該血站在對獻血者血液進行常規篩查時,首次發現一例極其罕見的小p血型。據統計,小p血型的出現頻率低於百萬分之一,遠低於Rh陰性「熊貓血」(0.3%)和類孟買「恐龍血」(十幾萬分... 06月18日 3155
科學 「貼地飛行」!7秒衝刺時速650公里,我國磁懸浮技術獲新突破 近日,在湖北東湖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懸浮支撐和電磁推進的方式,成功在1000米距離內將1.1噸重試驗車加速至650公里/小時。 06月18日 1177
科學 強化學習奠基人、2025年圖靈獎得主:AI將受困於人類數據 作者:曉靜 騰訊科技《AI未來指北》特約作者2025 年 6 月 6 日,第七屆北京智源大會在北京正式開幕,強化學習奠基人、2025年圖靈獎得主、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Richard S. 06月18日 1554
科學 逐浪大潮!「千年古都」變身「人工智慧第一城」 薈萃我國頂尖人工智慧學者、研發機構以及數量最多的人工智慧企業、人工智慧大模型;孵化出我國第一個千億參數大模型、第一個AI智能體、第一家AI「獨角獸」、第一個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北京,這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都,正 06月18日 1146
科學 深觀察丨「美國核武計劃就是一場末日豪賭」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6日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顯示,在國際軍備控制體系嚴重削弱之際,世界核武庫正在擴大和升級。 據估計,在全球1.22多萬枚核彈頭總庫存中,超過9600枚處於可用狀態。而它們幾乎全部屬於美俄這兩個最大的擁核國家。 報告指出,冷戰結束後,美俄兩國拆除退役核彈頭的速度通常快於增加新... 06月17日 2846
科學 國家級獎項!泰安市泰山區一項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由泰安市泰山區推薦的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一株芽孢桿菌及其應用」榜上有名,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06月17日 1516
科學 廣西小伙肝癌複發,40顆「特種兵」粒子深入禁區狙擊癌細胞 極目新聞通訊員 杜啟聯 周朕近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腫瘤科戈偉主任團隊成功為一位來自廣西的肝癌患者實施了高難度的「肝臟S7段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術後第三天,患者在病房裡,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家鄉的壯族山歌。 06月17日 1676
科學 夏季晚上釣魚,3種釣位不能選,地形特殊未必有魚 夏釣夏釣,白天不如夜釣!隨著氣溫開始飆升,白天的魚情會越來越差,可憐的魚只能清晨、晚上的時候覓食,可憐的釣魚人只能選擇釣早晚了。魚不「吃飯」的時段,任你技術多強,餌料多香,還是釣不到魚的,跟著魚情規律走才是取勝之道。 06月17日 1445
科學 釔」舉突破!我國成功掌握這一技術→ 關注義烏科協2025科普惠及民生6月15日,據中核集團消息,經秦山核電「和福一號」輻照過後的釔-90玻璃微球順利出堆並通過相關檢測,標誌著我國成功掌握商用堆生產釔-90的技術,可實現批量化生產。 06月17日 1973
科學 西農破解秦嶺野生木耳基因密碼:發現進化奧秘 揭示功效秘密 中新網陝西楊凌6月17日電 (阿琳娜 張晴 祁建釗)記者17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食用菌中心李鳴雷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首次完成秦嶺兩株野生木耳染色體級基因組圖譜繪製,不僅填補了秦嶺木耳基因組研究空白,揭示了木耳進化奧秘,更挖掘出強大的保健功能基因,打開了產業升級新空間。 柞水縣位於秦嶺南麓腹地,林木資源... 06月17日 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