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歷史,最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中國和印度就已經有天花致病的記載,可見人類和病毒的戰爭已經持續了3000年之久,但直到19世紀末人類才真正認識了這種可以致人死亡的類生物。病毒到底從何而來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存在,病毒很可能在第一個細胞進化出來時就存在了。
天花病毒,肆虐世界
據考古研究,早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就有記載一種癥狀類似於天花的疾病,同時在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上也發現了天花疾病引起的痕迹,那麼古印度和古埃及很可能就是天花病毒的起源地。直到1980年世衛組織宣布徹底撲滅天花病毒,人類與之的抗爭整整持續了3000多年之久。
天花病毒通過空氣、口鼻分泌物進行傳播,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被感染後早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癥狀,隨後身體會長出皮疹,嚴重者會出現血毒症、出血症,致死率高達25%。
天花病毒
經過千年時間,天花病毒逐步傳播到古中國,日本,歐洲乃至全世界。歷史中有這樣的記載,735–737年日本的一次天花大流行奪取了當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天花傳播到美洲原住民之間造成的死亡率高達八九成,曾於165至180年橫掃整個羅馬帝國的「安東尼瘟疫」有可能是天花,可見天花病毒在歷史中對人類的打擊有多大。
到了18世紀中期,天花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病,因此死亡的人不計其數,在歐洲每年都有約40萬人因天花死亡,瑞典有10%的嬰兒死於天花。歷史中的過天花的名人也不在少數,例如清朝順治皇帝就是因天花病毒而死,美國總統華盛頓,林肯,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都曾感染過天花病毒。
舉世之力,滅之
最早出現的天花預防是「人痘接種術」,古印度在早於公元前1000年便採用了這種方法,中國最早於公元10世紀的北宋時期採用這種接種方法,成功則長久免疫,失敗則會感染並且造成傳播。這種天花預防術於1718年傳入歐洲,1796年由愛德華·詹納醫生髮現牛痘也能用於預防天花,並且效果更好,他將這種物質稱為疫苗。隨著醫學發展,疫苗中的牛痘病毒被換成了更有效的痘苗病毒。
醫生為幼兒接種天花疫苗
自愛德華·詹納證實了牛痘有效預防天花後,世界各地均嘗試採用此方法強制執行疫苗接種。像西班牙「史密斯遠征」計劃,美國《1813年疫苗法案》,荷蘭英國也相繼推行強制接種疫苗法案。
經過近100年的努力,1897年美國解除了天花的威脅;1900年多個北歐國家亦宣布撲滅天花;1914年所有工業國的天花病發率已降至低水平;1936年蘇聯撲滅境內天花。
愛德華·詹納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撲滅天花,人們加大了防疫力度。泛美洲醫療組織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推行了覆蓋整個南半球的天花撲滅行動,為所有美洲國家解除了天花的威脅。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大力推廣接種天花疫苗,至1961年,最後一例天花病毒痊癒出院,天花在我國成為歷史。
1969年尼日撲滅天花與麻疹防疫計劃中的疫苗注射行動
1958年,蘇聯衛生部副部長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呼籲全球在世衛組織領導下協調一致展開撲滅天花行動。1966年,國際天花撲滅單位正式成立,並採用了新疾病監測機制,世界衛生組織每年提供二百四十萬美元資金援助。
到了1975年,只有衣索比亞及索馬利亞仍持續受到天花的侵擾。兩地分別於1977年早及中期設立了嚴密的監測機制及執行了疫苗接種計劃。
三位世衛撲滅天花計劃的主導者
截至1979年12月9日多國的科學家證實天花已經絕跡,世界衛生大會次年5月8日宣布:「於1958年啟動、1967年強化的撲滅天花行動的發展,人類經已徹底消滅了天花」
消滅天花的可複製與不可複製
一個折磨了人類近3000年的病毒,為何可以被消滅,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關鍵因素。
- 舉世之力:天花的消除,每一個國家都付出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使用嚴格的政策去控制,阻斷傳染,離開了全球的計劃和努力,那麼消滅天花就是天方夜譚;
- 醫學發展:通過醫學家們幾個世紀的接力,從古老的人痘接種到先進的疫苗,不斷的嘗試和發現,才保證了消滅路上最重要的一環;
- 天花的弱點:在自然情況下天花病毒只能感染人類,並且一次感染終身免疫。就是因為這個弱點,世界各國的強力隔離政策配合疫苗才能順利消滅天花病毒。
- 運氣成分:在人類和天花病毒鬥爭的這3000年里,天花病毒沒有出現變異導致免疫失效的情況,這也是成功消滅它的一個重要原因
天花疫苗接種工具
迄今已有超過5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鑒定,那麼如何複製消滅天花病毒的成果來消滅其他病毒,這是病毒拋給人類世界的一個難題,如今人類在面對病毒的立場上出奇的一致,全球的計劃和發達的醫療科技比起過去強大了很多,那麼它的不可複製性和難點到底難在哪裡呢?
咱們先看看如何定義消滅一個病毒,我認為有幾個重要因素,首先是現在已不存在著感染病人,其次就是傳染病的三要素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中至少有一個關節是完全關閉的。對於天花而言,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消滅了易感人群,阻斷了其傳播。
但是對於一類病毒被消滅,很難有誰能夠確定無疑地說,哪個病毒已經徹徹底底從地球上消失了。即使是天花,或許它在不斷的傳播與變異過程中降低了毒性,與人類共存了下來亦或者存在於其他宿主體內,也可能在某個不知名的實驗室里被保存了下來等待著哪天重回人間。
醫療水平的提高,並不能讓我們斷言可以完全克服消滅病毒。早在20世紀中期,隨著抗菌葯的普及、疫苗的研製成功,多數感染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人類才逐漸在與病毒的鬥爭中稍佔上風。當時一些醫學專家和衛生官員曾信心十足的認為人類已經在和病毒的鬥爭中初獲勝利。
但是打臉來的太快,2003年的SARS,悄然傳播的艾滋病,聞之色變的埃博拉出血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到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病毒不斷的挑戰著人類社會,從未離開。
艾滋病毒侵入血液
在20世紀90年代,學術界提出了「新發感染病」這一概念。涵蓋了新發現的感染病,再發感染病和多重耐葯菌感染。像艾滋病、SARS、人禽流感、西尼羅腦炎和COVID-19都是從動物傳播到人, 也有結核病、瘧疾、狂犬病、梅毒本來控制得很好現又捲土重來的,更有艱難梭菌、耐碳青黴素烯類腸桿菌和淋病奈瑟菌等因人類濫用藥物而產生的超級細菌。
面對這些傳染病,人類能做的有哪些?
- 接種疫苗:很有用,但是面對未知病毒時,沒辦法未卜先知,面對年年變異的流感病毒,很難全面打擊,只能不停的發展醫療科技,增加自己的底氣。
- 減少與野生動物的危險接觸:很有價值,所以不要吃野味,也不要到野外隨意接觸野生動物。注意個人生活習慣,勤洗手,注意衛生,人多的地方戴口罩,鍛煉身體,改善營養。
- 保護環境: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事,人類對地球的傷害太大了,這些年來越來越頻繁的出現極寒極熱颱風等惡劣氣候,溫室效應也導致南北極的冰層也在逐年減少,誰也不知道厚厚的冰層下有沒有未知的病毒在等著我們,對大自然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才能讓我們走的更遠。
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