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為廣受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

為了加強老年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特聘研究員、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統研究室主任江寧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介面設備將對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利好。

5月24日下午,「科學大講堂·我們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動宣傳活動在成都科幻館啟幕,全國多位科學「頂流」齊聚成都。現場,紅星新聞記者對話到了演講嘉賓江寧。

錢永剛

科幻片激發了自己無盡遐想

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

在生物信號處理領域,江寧的名字並不陌生。江寧團隊研發的腦機介面設備對於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門檻低等優勢,讓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科研實力再上一層樓。

江寧提到,人與機械的結合,一直是他兒時追求的夢想。他告訴記者,科幻片《機械戰警》和《星球大戰》里機器人的炫酷形象曾激發了他無盡的遐想和青春的熱血。而在2007年,他的父親突發腦卒中,那個時候江寧親身體會到了偏癱患者的痛苦和負擔。

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加上身邊親人的病情,當時快要博士畢業的江寧便想在這方面做一些研究。「我想告訴今天來到這裡的年輕人,如果你小時候想做一個事情,無論如何都要將這個夢想堅持下去。以我為例子,兒時的夢想如今終於是實現了。」

對於當前腦機介面技術的發展,江寧提到,目前「腦機介面」還只在一些特定的醫療臨床場景運用,但是,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比如計算能力、ai發展、材料學的高速發展,還有普通大眾對大腦結構認知的快速提高,相信可能再過10、15年的時間,會進入更多的生活場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腦機介面,「如果再往長遠發展,我感覺它就會像今天的手機手環手錶一樣,每個人都有幾台。」

高校人才多,尖端科創團隊聚集

成都的腦機介面研究有明確技術優勢

對於成都腦機介面的探索研究和應用。江寧提到,「腦機介面,特別是最近半年,一下子火起來了。成都的優勢是,我們有明確的技術優勢,也有明確的臨床需求認知。」

江寧還說,成都有很好的科學創新經歷,有全國唯一的科幻館,有來自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研腦機介面方向的技術人才。

「現在,成都又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科創企業,其中不乏大而尖端的科研團隊,他們能夠把新的科創成果轉化為現實,最後形成競爭產業。」說到成都腦機介面行業布局發展的情況,江寧如此評價。

他相信,成都有這樣的科技氛圍,一定會影響到後續政策的制定,讓產業發展更有序。而今天他來到大講堂做的這些科普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大家對這個科技有更清晰的認知。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