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學君,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太陽系中的一顆奇怪的星球——土衛八。
土衛八是土星的一顆衛星,最初由天文學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於1671年發現,而在後續的觀測中,他很快注意到一種奇怪的現象:當這顆星球運行到土星東側的時候,就會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見。
這種現象困擾了卡西尼很長一段時間,直到1705年,他換了個更好的望遠鏡,才揭開了這個謎團——原來當土衛八運行到土星東側的時候,其亮度會大幅下降,超出了當時望遠鏡的觀測極限,所以在當時看來,它就「消失」了。
對於這種現象,卡西尼給出了一種合理的推測,即:土衛八有一側的反照率較高,因此顯得較為明亮,而另一側的反照率較低,所以顯得暗淡得多,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土衛八已被土星「潮汐鎖定」,始終以同一面朝向土星,因此當它運行土星東側時,朝向地球的,就一直是其較暗的一面。
在此之後,隨著觀測水平的不斷提升,卡西尼給出的推測最終得到了證實,原來土衛八真的分為了明暗兩面,兩者的反照率差異,使得它們的視星等相差了1.7等左右,所以人們也將其形容為一顆長著「陰陽臉」的星球。
但這還沒有完,在2004年的時候,一個名為「卡西尼號」的探測器近距離「拜訪」了土衛八,其傳回的圖像顯示,在這顆星球的赤道區域,存在著一條規模巨大的隆起帶,其平均寬度約為20公里,高度可達13公里,它沿著土衛八的赤道,延伸了大約1300公里。
作為對比,土衛八的直徑也就1470公里左右,所以從整體上來看,這個隆起帶就像是有人拿著巨大的焊槍,沿著它的赤道進行了「焊接」所留下的痕迹一樣。
長著「陰陽臉」,還有「人工焊接痕」,不得不說,土衛八實在是令人浮想聯翩,一個迷人的猜測就是,這顆星球可能並不是一顆天然星球,而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外星文明因為某種原因在土星附近留下的一艘廢棄飛船,這就可以合理地解釋它的「人工焊接痕」,至於它的「陰陽臉」,則可能是這艘飛船表面的特殊塗層。
不過對於嚴謹的科學家而言,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廢棄飛船」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會得到認同的,那麼,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講,這就應該如何解釋呢?對此,科學家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於土衛八的「陰陽臉」,目前認同度相對較高的解釋是「碎屑假說」,該觀點指出,由於土衛八已被土星「潮汐鎖定」,因此當它圍繞著土星公轉時,就會以固定的一面朝向其運動方向,而探測數據表明,這一面正是土衛八表面的暗區。
所以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當土衛八在軌道上運行的時候,朝向其運動方向這一面,會不停地捕獲迎面而來的細小碎屑,這些碎屑本身顏色就比較暗,它們落在土衛八的表面後,會使其反照率降低,進而吸收更多陽光的熱量,而土衛八表面的大部分物質都是冰,它們被加熱後,就會發生升華,那些暗色的碎屑則會保留下來。
當暗色的碎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一個正反饋過程,即:反照率低了,吸熱就更多,這會讓土衛八這一面的冰減少,而冰減少了,反照率就更低了,這會造成這一面吸收的熱量更多,於是冰會進一步減少……隨著這個過程的持續,土衛八明暗兩面的反照率差異就會越來明顯,並最終形成了「陰陽臉」。
那這些細小碎屑又是哪來的呢?科學家推測,它們應該主要來自土衛九,這是一顆運行在更外層的土星衛星,當微隕石或小天體轟擊其表面時,會產生大量的細小碎屑,隨後這些碎屑會在土星引力的作用下向內遷徙,由於在遷徙過程中,陽光的熱量會分離出其中的揮發性物質,因此當土衛八捕獲到它們的時候,其顏色就已經變暗了。
關於土衛八的「人工焊接痕」,科學家給出假說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假說認為,可能是土衛八內部的冰層發生了某種活動(比如溫度變化導致體積膨脹或者對流),然後沿著其赤道區域冒了出來,凝固成了高高的山脊。
第二種假說認為,土衛八可能曾經擁有過一個環狀結構(類似土星環,只不過規模要小得多),但這個結構並不穩定,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逐漸崩塌了,其中的物質也墜落到了土衛八表面,由於這個環狀結構所在的平面與土衛八的赤道面重合,因此這些物質就在土衛八的赤道區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隆起帶。
第三種假說認為,在土衛八形成初期的自轉速度可能比現在高得多,其自轉產生的「離心力」使赤道區域物質向外鼓脹,形成了明顯的赤道隆起結構,隨著時間推移,由於受到土星的潮汐作用影響,土衛八的自轉逐漸減慢,而這個隆起的結構則部分保留下來。
當然了,這其實也只能說是合理的推測,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期待在未來的日子裡,科學家能夠有更多的發現,進而揭開這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