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達200噸,7.5級地震卻安然無恙的「天下第一奇石」,有啥來頭?

地殼有時會出現突然的、快速的運動,這種運動引起地球表層振動,就是地震。地球上每年發生500多萬次地震,絕大多數地震太小或太遠,人們感覺不到。當地震達到一定強度,發生在有人類生存的空間且人們沒有足夠的抵禦能力時,便可造成災害。地震災害有三個特點:突發性,人們對絕大多數地震還不能作出臨震預報;瞬時性,地震在瞬間發生,最短十幾秒,最長兩三分鐘,就可能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

我國地震烈度劃分為十二度:小於三度,人無感覺;三度,少數靜止的人有感覺;四度至五度,門窗作響、吊燈搖晃;六度,人們倉皇出逃,房屋損壞;七度至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九度至十度,房屋破壞或倒塌,地面破壞嚴重;十一度至十二度,毀滅性破壞。而在我國,居然藏著一塊重達200噸,7.5級地震卻安然無恙的「天下第一奇石」。那麼,它到底有啥來頭?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東山風動石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素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遊者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首,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人們常說,到了閩南,不到東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東山,不到東山風動石,則更是一大憾事。

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噸,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磐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東山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

東山風動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島,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拚命拉它,可是倭寇費盡了力氣,只聽到「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掉落海里,十分狼狽,東山風動石卻依然屹立在原地。關於東山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詩曰:「是石是星麗太空,非風搖石石搖風。雲根直締槐杓上,月館堪梯小八鴻」。

東山島的這塊風動石的歷史相當悠久,形成於千百年前,歷經滄桑依然傲然挺立。在風動石的正面,有明代的題刻:「銅山三忠臣黃道周陳瑸陳士奇」,故此石也被稱為「三忠石」。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石到處滾落,房屋倒塌,可岌岌可危的風動石卻安然無恙。書法家沈振東曾在石上臨摹毛澤東的筆跡,描上「風景這邊獨好」的詞句,再由石匠鐫刻其上。

此外,東山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這裡的海水湛藍如天空,沙灘綿長柔軟。陽光明媚充裕,樹林深深莽莽。白帆點點,海鷗翱翔,是一個優良的旅遊度假勝地。

特別是對於工作和生活在福建漳州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於重達200噸,7.5級地震卻安然無恙的「天下第一奇石」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