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聞丨中國科學院2025年度工作會議報告解讀

本期目錄

一周政務要聞

抗腫瘤1類創新葯利厄替尼片獲批上市

基於鉭酸鋰單晶薄膜的電光頻率梳晶元研究獲進展

科學家建立人工智慧驅動的空間蛋白質組學新技術

科學家成功解析大腦掌管學習記憶的「分子開關」

「天關」剛「睜眼」,就有大發現

研究建立植物特異識別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框架

科學家解析人類早期胚胎髮育的蛋白質動態變化

政務要聞

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4年度民主生活會【詳情】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監察組與中國科學院黨組召開2024年專題會商會議【詳情】

一圖讀懂:中國科學院2025年度工作會議報告【詳情】

科研進展

抗腫瘤1類創新葯

利厄替尼片獲批上市

上海藥物所、廣州健康院等聯合自主研發的1類創新葯利厄替尼片(商品名:奧壹新),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

基於鉭酸鋰單晶薄膜的

電光頻率梳晶元研究獲進展

上海微系統所等挖掘鉭酸鋰在低雙折射效應特性方面的優勢,結合微波諧振電路設計優化,實現跨度超過450nm、譜線超過2000條的集成電光頻率梳。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科學家建立人工智慧驅動的

空間蛋白質組學新技術

動物所通過整合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演算法與微流控技術,實現全組織切片水平的高解析度空間蛋白質組檢測,突破高通量原位組學技術瓶頸。相關成果發表於《細胞》。

科學家成功解析

大腦掌管學習記憶的「分子開關」

腦智卓越中心和上海藥物所揭示內源NMDA受體的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突破NMDA受體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研究局限於異源重組表達系統瓶頸。相關成果發表於《細胞》。

「天關」剛「睜眼」

就有大發現

我國「天關」衛星觀測到一例產生於約125億光年之外的伽馬暴EP240315a,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宇宙早期爆發現象的軟X射線信號,將為開展早期宇宙相關研究開啟一扇新窗口。

研究建立植物特異識別

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框架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如何識別「敵友」微生物機制,建立植物特異識別共生,與病原微生物分子信號研究框架。相關成果發表於《細胞》。

科學家解析人類早期

胚胎髮育的蛋白質動態變化

腦智卓越中心結合跨物種比較和多組學整合分析,系統解讀哺乳動物早期胚胎髮育過程,圍繞臨床常見的低質量胚胎,形成進行單胚胎蛋白質組分析。相關成果發表於《細胞》。

責任編輯:曹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