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4小時仍有可能出現大地磁暴,專家:對公眾影響有限

來自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消息,北京時間5月10日23時到5月11日11時,地球出現地磁活動,分別為9小時Kp指數(即全球磁場指數,數值越大對應的地磁活動越強)為9的超大地磁暴,3小時Kp指數為8的特大地磁暴。根據預報,未來24小時,仍有可能出現大地磁暴,甚至特大地磁暴。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預報台台長郭建廣介紹,通過風雲衛星空間地磁監測數據可以看到,磁暴發生時地磁Dst指數已經下探到負400nT以下,能排在「地磁活動排行榜」的第三位。而在地磁暴進行的同時,大量太陽高能帶電粒子隨著磁重聯的過程與高空中的大氣發生接觸,伴隨著微粒之間能量的交換,地球高層大氣開始出現發光現象,於是,一場宇宙級別的極光秀在我國新疆、內蒙古、甘肅、黑龍江等多個地方上演!

郭建廣說,過去的6個小時,出現了一個超大「頂格」的地磁暴,是已經達到了Kp指數為9的超大地磁暴,在空間事件上,這算是比較大的一次。從地磁暴發生的情況來看,不僅比預報來得早一些,也更大一些。

作為最典型的太陽爆發活動,一次日冕物質拋射過程,能將數以億噸計的太陽物質以數百千米/秒的高速拋離太陽表面,不光是巨大質量與速度匯聚成的動能,它們還攜帶著太陽強大的磁場能,一旦命中地球,就會引發地磁場方向與大小的變化,即地磁暴。「但不是每一次太陽活動都會影響到地球,也要看它的路徑等因素,就像颱風一樣。」郭建廣說。

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判斷,未來三天,受之前多個暈狀CME(日冕物質拋射)及冕洞高速流的共同影響,還可能發生小到大地磁暴,甚至更大強度的地磁活動。具體來看,未來24小時,地磁活動仍在持續中,仍有可能出現大地磁暴,甚至特大地磁暴。也就是說,昨晚沒看到極光的朋友,還有機會!

受地磁暴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電離層將會出現擾動,短波通信和導航定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高層大氣密度顯著增加,將導致低軌衛星軌道衰減加劇。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也表示會密切跟蹤事件發展,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

除了帶來美麗的極光盛宴,有一些公眾對地磁暴的影響產生了一些恐懼情緒。對此,郭建廣表示,地磁暴對公眾其實沒有太多的影響,如果說影響了情緒、睡眠等方面,目前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畢竟這也是比較主觀的感受,每個人都會不一樣,所以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只需要正確看待這樣的空間天氣事件即可。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主任王勁松此前表示,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最新研判,本輪太陽活動周的峰值預計在2024年至2025年到來,目前正處於峰值附近,太陽表面上的黑子數逐漸增多,因此太陽活動較為頻發,這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今年到明年是太陽活動的高峰年,這意味著後續還會有一些太陽耀斑、地磁暴等空間天氣事件發生,公眾可保持平常心,科學看待空間天氣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