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開啟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之旅,預選著陸和採樣區為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據介紹,嫦娥六號任務發射至採樣返回全過程約53天,任務周期長,工程創新多,風險高,難度大,每個階段環環相扣。

此外,嫦娥六號任務開展了務實國際合作。2019年4月,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了《嫦娥六號任務國際載荷合作機遇公告》,通過對兩批次國際載荷搭載項目建議的徵集、遴選,最終確定了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義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個國際搭載項目。其中,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將對月球表面負離子進行探測,研究等離子體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機制;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旨在對月球表面氡氣同位素開展原位探測,研究揮發物在月球環境下傳輸和擴散機制;義大利激光角反射器計劃利用在月球背面的定位,與其他月球探測任務開展聯合測距與定位研究;巴基斯坦立方星將開展在軌成像任務,驗證納衛星月球軌道探測技術。

5月3日,國家航天局在海口召開嫦娥六號國際載荷研討會。來自巴基斯坦、法國、義大利等12個國家航天機構、駐華使館以及聯合國、歐空局等國際組織約50名國際友人齊聚海南共商合作並見證嫦娥六號任務發射。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型芯級直徑5米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總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級,2016年完成首飛。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不斷變化,為確保火箭準時發射,型號團隊應用「窄窗口多軌道」發射技術,為火箭在連續兩天、每天50分鐘的窗口內,共計設計了10條奔月軌道,以提高實施發射概率和可靠性。同時,研製團隊持續優化發射場流程,由發射嫦娥五號時的近60天縮減到43天。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519次發射。

探月工程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此次嫦娥六號任務中,工程總體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承擔;探測器、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發射測控與回收工作,由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單位協同完成;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為主承擔。

(總台央視記者 王琰 崔霞 李寧 吳天白 蔡金曼)

新聞多看點

為順利帶回月球背面的樣品,科研人員為嫦娥六號設計了11個階段的飛行任務

發射入軌段地月轉移段近月制動段環月飛行段著陸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段環月等待段月地轉移段再入回收段

嫦娥六號任務將沿用嫦娥五號的採集方式,使用鑽取和表取兩種採樣方式,獲得不同層面和深度的樣品,並在月球背面同步開展科學探測。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