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今日在合肥送別兩院院士常印佛

大皖新聞訊 哀樂低鳴,5月1日上午9時,兩院院士常印佛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合肥市殯儀館舉行,其家人、生前同事、學生等來到現場。一隻只花圈、一副副輓聯、一束束白花,是大家與常印佛院士最後的告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礦床地質學家,安徽省原地礦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技術顧問常印佛於2024年4月27日在合肥逝世,享年93歲。

現場:數百人深情送別

常印佛是我國著名礦床地質學家和礦產地質勘查專家,1931年出生於江蘇泰興,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系;1952~1965年在長江中下游從事礦產勘查工作;1965-1974年由原地質部先後派往越南和阿爾巴尼亞從事援外地質技術工作;1977年起,先後任安徽省地質局(後改稱地質礦產局)副總工程師、副局長、總工程師、技術顧問;曾任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等職務。他也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5月1日上午8時許,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合肥市殯儀館,在1號悼念廳門前的廣場上已有不少弔唁者,其中有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大家早早來到現場。在這些弔唁者中,有不少人接受過常印佛的指導,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常印佛嚴謹務實的作風以及對青年人才的扶持培育。

告別儀式現場,弔唁人員有序排隊

「做事情特別認真,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現場來弔唁的杜建國博士如此說。杜建國說,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和常印佛結識,最難忘的經歷是跟著常印佛一起開展野外地質工作,去過大別山、長江中下游等區域,至今仍記著當時的場景。

女兒:「讓我再看爸爸最後一眼」

5月1日上午9點,前來送別常印佛院士的人們緩緩走進合肥市殯儀館1 號廳,懷著沉痛的心情,向常印佛院士遺體鞠躬致敬。大廳內的電子屏幕上定格著常印佛的生前照片,一張張老照片見證著常印佛的工作經歷。

「讓我再看爸爸最後一眼。爸爸,我會永遠想您!」在大廳內,常印佛的一位女兒早已哭成淚人,看到這一場面,不少人潸然淚下。

告別儀式現場

之後,常印佛的女婿李良軍對大皖新聞記者說,除了陪在身邊的大女兒,老人另有兩個孩子從國外趕回來,因病入院後,老人還心繫地質工作。李良軍說,進入晚年後,常印佛更多地是為地質工作提供指導和建議。對於從事一輩子的地質工作,常印佛曾稱之為「與大山結緣」。

追憶:幾十年紮根地質工作  是大家心中的「良師益友」

安徽省地礦局原副局長徐小磊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常印佛院士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在安徽這片熱土工作,他對安徽地質工作貢獻非常大,其中包括找礦理論和找礦的成果方面的突破,「比如在找礦成果方面,在銅陵地區陸續發現了幾個大型的銅礦。」

在徐小磊看來,常印佛院士最難得可貴的品質是對年輕同志毫無保留地培養和教育,孜孜不倦地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安徽地質界很多人都受過常印佛院士的教導,「今天清早這麼多人不約而同地趕來送常院士最後一程,我想大家應該都是為了表達自己心中對常院士的緬懷之情吧。」

弔唁人員鞠躬

大皖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也有人專門從外地趕到合肥送別常印佛院士。從北京趕到合肥的中國地質科學院原副院長呂慶田告訴記者,他曾在常印佛院士的指導下一起從事長江中下游的地質工作,後續也一起從事其他的地質工作。呂慶田說,常印佛院士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人特別謙虛,不僅如此,做學問也做得很好。

多名院士送花圈表達悼念

5月1日,大皖新聞記者在合肥市殯儀館1號廳內看到,一隻只花圈被整齊地擺放在兩側,其中多隻花圈上的輓聯顯示,花圈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所送。

多人來到告別儀式現場

記者從安徽省院士專家聯合會獲悉,有多名院士送來花圈表達悼念。安徽省院士專家聯合會黨委書記戴建華說,常印佛院士長期從事礦產地質勘查和研究,先後參加和主持過多項大型勘查和科研項目,他雖然離開了,但他的精神激勵著後人。

公開資料顯示,常印佛是從野外走出的地質學家,學術研究與發現源於大量的找礦實踐經驗,體現出強烈的實踐與理論的互動,一生著述不多,但都極有分量, 「探寶建功銅官山,成礦是論矽卡岩,淡泊名利耕不輟,初心使命一如堅。」這是常印佛對自己地質生涯的總結。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