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就加入?中國開放月壤研究,10位申請人,有5位是美國人

在中國航天局對外宣稱,無論是哪個國家科研單位,還是獨立的學者,都可以向我們提出申請,研究月壤的研究成果後,即便是美國人,也不得不打破「沃爾夫條款」這個禁令了。根據我國航天局的消息,第一次「嫦娥五號」探月樣本,國際研討會將於月底舉行。屆時,全世界的科學家,以及美國的科學家,都會向我們展示他們對月球樣本的研究。

雖然我們沒有因為「沃爾夫條款」就禁止美國人申請,但這個申請結果,還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

截至目前,共有10位申請人向我們發出了申請,其中有5位是美國人。該說不說,一邊禁止中美兩國在航天方面交流,另一邊卻組團上門找中國討要月壤研究成果,美國人此舉多少是有點不要臉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美國沒有月壤,那他們這麼做倒也可以理解。可事實卻是,在阿波羅任務中,美國航天局足足帶回了382千克的月壤,結果現在卻依然覥著臉,希望來研究我們的,這是為什麼呢?

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典型的「打不過就加入」。我國採集的月壤,與他們所採集的,那完全是天壤之別,關鍵他們現階段還採集不到。眾所周知,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與我們的登月計劃,無論是時間還是登陸地都是不一樣的。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像是一個在自家花園裡採集樣本,一個在長白山上採集樣本,可想而知這兩種樣本研究出來的東西,區別有多大。

嫦娥5號帶回了大約二十億年前的樣本,比阿波羅帶回來的樣本年輕了至少8億年,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那是因為我們在設定登陸地點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避開美蘇的著陸點,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獲取重複的資料。現在來看,中國航天局定下的原則還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以至於美國科學家們,寧願違背「沃爾夫條款」,也要來找中國要點研究成果。

或許在不少觀眾看來,航天局肯定不會同意他們的申請,但現實往往會出人意外。雖然我們中國一直在說,希望美國能取消對中美航天合作的限制,但同時我們也在歡迎美國的科學家們,按照有關流程提出月壤研究申請,所以只要符合我們定下的一些規則,美國人提交的申請,還是有很大概率通過的。

只要中國這邊通過了申請,那「沃爾夫條款」完全就不是阻礙。到時候,美國航天局為了獲得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樣本,一定會要求美國國會,給美國航天局開法律特權的口子。這個口子一開,至少證明了兩國之間在航天合作方面,還有溝通的空間,這也許可以為美國取消「沃爾夫條款」,提供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