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學路,宇宙的盡頭是編製嗎?是嗎?

今天是二十餘省的省考的日子。求學二十餘載,終於有一場考試給我,是為了工作,不再是為求學。

坐在曾承載過我六年時光(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母校,看著曾經熟悉如今有些陌生的一草一木,我心中百感交集。

初遇母校,是在2008年。彼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剛剛從鄉下來到城裡的黃毛丫頭。十來歲的年紀,根本不懂什麼叫未來、什麼叫理想、什麼叫愛情。只知道眼前有什麼好吃、之後有什麼好玩。當時的我就像是進城之後的陳奐生,看什麼都新奇、做什麼都要掂量掂量價格。直到我的父母和我說想進這裡的初中,還有個分班考試。只有當考試成績達到校線我才有機會留在這所城市。

當時的我十二歲,那時候哪裡懂什麼「改變命運」的高深話術。只不過說有考試,那就去吧。我現在還記得那時候孤身前往考場,坐在一個教室的最後一排,監考老師在我身後坐著,她翹起來的二郎腿總是時不時進入我的視線。我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那是我和母校的第一次會面。

考試之後是漫長的等待。三天之後的一個下午,父母和我去到學校。領導說,榜上有名就是被錄取了。北廣場上,人特別多,大家擠著爭相向前,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吵吵鬧鬧。我屏住呼吸耐著性子在一張一張的紅紙上尋找我的名字。終於我看見了。等我從人群擠出來,我才看見媽媽微濕的眼眶以及舉出的大拇指。榜上有名,意味著農村娃娃終於可以在城市讀書了。

這是我記憶中,第一次知道成績原來可以決定我的人生去向。

在那之後就是中考、高考、考研、考公……人生也像是在流水線上。我被催促著長大,又被推著向前。每一場考試的身後,都有父母滿含期待的眼光跟隨者我進入考場。那些期待,後來也都落在了實處。儘管過程艱辛異常。中考也是在母校。在某個三樓靠窗第一個位置,後來那間教室成了「340」,我高一語文老師當班主任的那個班。如此湊巧,我是語文課代表,我將這種神奇的相遇叫做緣分。高考兩次,第一次在另一所高中,那所高中的色調有點暗,我在它的樓梯間走著,一不小心撞到了玻璃。第一次高考發揮失常。第二次,我又回來了母校。這次的座位在第二排中間位置。左上方是高補中心的同學。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同學,這次我沒有再失常。考研兩次。第一次在大學校園。第二次在母校。位置在北樓二樓某間教室靠門第三排第四個座位。那天的晚霞很好。我也如願開始了後來這三年。我一度認為我的考試生涯就要結束了。沒想到,人生這場考試,才剛剛開始。

研究生第三年。想想這一路,我亦走過很多彎路。那時,是陷在情緒中的我無法自救;是處在自我拉扯狀態下的我迷茫無助;是用更深的痛刺激痛苦狀態下的我清醒……這一路,得到一些、失去一些,終於學會釋懷一點。

今天在考場上,下午四點半,聽見那句熟悉的「考試終了」,也有一絲如釋重負。結果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交上了一份屬於自己的答卷。

宇宙的盡頭是編製嗎?我很想告訴自己說,「不是。」因為我理想中的宇宙的盡頭,是一個淡然的、豁達的、快樂的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只想成為一個快樂的大人。但是,我看到那麼多人追逐在「名利場」上,我又會懷疑,這漫漫一生,難道就要在同輩壓力之中混沌度日嗎?

2023年2月25日的這一場考試,標誌著我即將從學生轉變為社畜,也意味著,從此之後,我也要為了碎銀幾兩奔波勞苦。體制內外其實並無差別,活著,就是要勞動。

最後,我還想重複一遍,我認為,宇宙的盡頭是一個快樂明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