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議125個科學問題-生命1: 保護海洋vs杞人憂天

問題

What could help conservation of the oceans?

什麼可以幫助保護海洋?

先看看海洋存在的問題:

  • 酸化(大氣CO2升高影響珊瑚);
  • 富營養化(常聽說的是滸苔泛濫造成的青島綠潮,還有藻類引起的赤潮水母引起的白潮等);
  • 塑料污染
  • 水污染(如海洋石油泄露等)。

題目是一個發散的問題,答案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很發散:人類需要減少文明發展的副作用。

我們已經被各種環保理念反覆教導,給出這樣的答案不是一個獨立思考者該做的。

另外視角

是否有的問題是人類過慮了?我們是否只是打著關心地球的名義在關心自己?

  • CO2導致酸化為例:在多細胞動物和植物發育之初的寒武紀時期(約5億年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6000ppm。到恐龍時代(約1億年前)下降到2000ppm。現在的濃度是「達到450萬年來最高水平」的400多ppm。而珊瑚是「寒武紀一直活到現在的物種」,盡在不言中吧。
  • 以富營養化為例:海洋的大部分是貧瘠的,甚至可以說是生命荒漠,只有洋流交匯或者與大陸交接的地方,才是生命繁盛的地方。我們擔心的綠潮其實對整個海洋生態是有其他很多好處的。
  • 以塑料污染為例:其實之前的問題里提到過,人類的石油時代沒多久了,其實忍忍就過去了,對整個地球的衝擊,如同被跳蚤踢了一腳。
  • 海洋石油泄露造成的水污染為例:這是個穩定的負反饋系統,石油泄露-》石油巨頭的利益損失-》自動更新技術加強措施防止泄露。(這是不用操心也不會惡化的問題)

承認吧,人類確實是以自我為中心在愛護海洋。

以愛之名

人類脆弱的肉體適合在20來度,氧氣20%生存。於是任何的變暖和變冷,大氣成分的變化都要以愛之名來杜絕。無視地球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或許不如人類想像中的脆弱。

以上這些似乎充滿了對人類的敵意,如同蘇格拉底式抬杠,也看不到建設性的意見。

但把眼光放長遠,我們的思路或許才能真正打開。

無我之境

把人類自身暫且忘記,或許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解答。

海洋沒有那麼脆弱;我們需要審視她真正的需求。


上帝:地球是你的家園,你要愛護

雲智熵:我們不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沒了,地球或許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