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獅沒有肛門,一年只吃不拉,為什麼它不會被排泄物憋死呢?

有這樣一種小昆蟲,許多人都見過它,並且在童年時期還經常將其放在手上把玩。由於它分布的範圍比較廣,所以各地的外號都不一樣,有時候叫地牯牛,有時候叫沙王八

兒時當寵物玩的小小昆蟲

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知道這種生物是什麼了,它正是蟻獅

對於蟻獅這種特別的昆蟲,人們充滿了好奇心,比如想知道它是如何捕獵的,又是如何造出「陷阱」的。最令人好奇的就是,這種沒有肛門,一年只吃不拉的動物,為什麼不會被屎憋死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蟻獅叫「獅」卻是蟲?

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蟻獅這種動物,畢竟還是有不少人沒見過它的。別看這傢伙名字當中有個「獅」字,但它本身跟獅子還真沒什麼關係,因為它是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蟻蛉科的生物,以其他昆蟲為食

一般來說,人們喜歡稱幼年時期的它為蟻獅,在其成年之後才改稱它為蟻蛉。蟻獅一般喜歡生活在乾燥的地表之下,廣泛分布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在我國它們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肅、河北、陝西等省份,是不少人童年常常偶遇的昆蟲。

值得一提的是,蟻獅還是一種特別古老的昆蟲,因為根據研究來看,最古老的蟻蛉科化石發現於晚侏羅紀的底層當中,其形態和脈翅特徵都與如今的蟻蛉非常相似

不過,人們對蟻獅詳細研究和總結在1915年時才出現。並且在後來,日本醫學博士曾專門在所著的書目當中對蟻獅的生活習性、形態分類等進行了描述,正式帶著蟻獅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蟻獅的身體結構示意圖

而越是深入研究,學者對其就越是著迷。為此,日本學者松良俊明稱蟻蛉為「神奇的昆蟲,謎一般的生態代表。」

根據研究來看,蟻蛉為全變態昆蟲,一生會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咱們今天所說的主要就是幼蟲階段

蟻蛉的生長過程示意圖

這一時期它的體型是紡錘形的,頭部和胸部都比較小,頭頂的一對突出的顎管,就是它向獵物發動攻擊的口器。當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個階段的蟻獅,都是肉食性生物,它們可不是「吃素」的!

不可否認,能吃固然是好事,但是一年到頭「只吃不拉」的話,似乎就沒辦法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了。所以人們對此很好奇,最終發現原來這傢伙並不是不想排便,而是它根本就不具備排便的器官。那麼,蟻獅難道不會被自己的排泄物憋死嗎?

「便秘卻不受影響」的蟻獅

在我們看來,「吃喝拉撒」算得上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基本需求了,而蟻獅竟然只需要吃喝,不需要排泄,這確實讓人感到十分的稀奇。

當得知它沒有肛門,無法排便之後,人們就覺得它那滾圓的腹部一定裝著些「難以言喻」的東西,甚至直接將其和屎殼郎放在同一個「不愛乾淨」的昆蟲名單當中了。

問題是,這傢伙好像並沒有「便秘」,不論是在人們的培養皿中還是野外,它都是該吃吃該喝喝,並未顯現出會被憋死的徵兆,這不禁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為此,專家還專門進行了研究。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蟻獅不需要排便,是因為它在這一時期吃東西的時候特別的講究。過去人們總認為,蟻獅這種肉食性昆蟲,一旦逮到獵物就會用口器將其嚼碎,然後慢慢地拆解入腹。

可事實上,蟻獅吃東西是非常優雅的,可以說都算不上吃,而是全靠「吸」

蟻獅的進食方式示意圖

蟻獅在抓住獵物之後,就會用口器將獵物舉起,然後不斷地調整口器刺入的位置。以螞蟻為例,它一般會將口器直接刺入螞蟻的腹部,然後分泌出含有一定毒素的消化酶這些消化酶會將獵物體內的物質溶解,以供蟻獅進行吸食。

資料顯示,生物學家Helk等用番茄切根夜蛾進行實驗後,認為蟻獅注入獵物體內的毒液是一種蛋白消化酶。

蟻獅的捕吸式口器示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蟻獅吃的其實是經過消化的有機物汁液,其中食物殘渣的含量少之又少。在沒有食物殘渣的情況下,自然就不用排便了。

當然,它消化液的「稀釋功能」也沒有這麼強大,所以依舊會存在部分殘渣,這些殘渣會在蟻獅的腸道末端積累起來,等到它步入成蟲階段之後全部排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別看蟻獅捕食的時候非常兇悍,但是由於其捕食方式類似於「守株待兔」,還要提前布置陷阱,所以捕獲食物的概率並不高。

蟻獅的捕食方式示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撐得想排便了,大部分時間都是餓著的。實驗顯示,蟻獅的耐餓能力極強,可以將近100天不吃任何東西。

Vanzyl指出,蟻蛉3齡幼蟲的靜息代謝率僅為變溫動物的5.4%-8.9%,是蜘蛛的17.2%-23.7%;並計算出,它維持自身存活的最低能量消耗為1.56和3.36J/d。

外表「堅強」,內在也「堅強」!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生物學家認為蟻獅這種生物其實是有肛門的,只不過當這個器官不進行排便的時候,就很難被稱之為「肛門」了。那麼,蟻獅的肛門變成了什麼,又有何用處呢?

原來,生物學家在培養皿當中培育的蟻獅死後,就發現它在沙土當中造出了一個「繭」,這個繭看上去是由白色的細絲構成的,上面沾滿了沙土粒。這時生物學家十分困惑,因為觀察這傢伙這麼久,都沒有發現它竟然有著「吐絲」的技能。

蟻獅繭殼(右下角)示意圖

後來經過研究才發現,蟻獅並不會「吐絲」但是它會「拉絲」。原來它的肛門在不承擔排泄的功能之後,就變成了幫助其吐絲結繭的紡織器。千萬別覺得這個轉變沒什麼用處,要知道蟻獅想最終成為成蟲,就必須要進入自己造的繭當中,然後努力羽化掙脫。

許多人可能都想不到,原來灰頭土臉的地牯牛竟然還能變成另一種模樣。根據資料來看,進入繭中的蟻獅在經過半個月之後,就能羽化為成蟲,也就是咱們上文提到的蟻蛉。

變為成蟲的它和之前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了,不僅有著修長的身體,還有了透明的翅膀,看起來和蜻蜓有些類似,當其抖動雙翅,就能夠順利的飛起來了。只能說,在地下隱忍良久的蟻獅,等的就是飛上青天的這一刻。

當然,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保持輕盈的狀態,此時恢復排便功能的它就會將幼蟲時期體內雞肋的食物殘渣完全排出。說到這兒,想必大家都會感嘆自然的神奇,原來一年不排便的蟻獅真的不會被憋死。

最後,咱們來說說蟻獅這個巧設陷阱的優雅獵手,在沙中到底是如何捕獵的。

優雅的獵手「蟻獅」

曾經抓到過蟻獅的人應該都知道,它的巢穴其實很好找,一般在沙地上有著一個明顯的漏斗形小坑,這就是蟻獅的家。它會將自己藏在沙子下,只戳出一個小洞,進行呼吸。

許多路過的螞蟻或者小昆蟲在趕路的時候並不會關注到這個小沙坑,但是如果它們腳滑墜入其中,就難逃一死了。因為蟻獅察覺到獵物到來時就會立即伸出自己的口器將其控制,而此時的獵物雖然會努力掙扎,但是連滾帶爬的也很難爬出這個小陷阱。

因此,蟻獅的攻擊準頭不高也沒事,落入陷阱的獵物基本是沒辦法逃跑的。即使有時候有幾個天賦異稟的能掙扎地站住腳並試圖爬出去,蟻獅也會用自己扁平的頭部鏟起沙子對其進行攻擊,在掩埋攻勢下,獵物還是會被它抓住。

被蟻獅狠狠咬住,無法掙脫的螞蟻

不難看出,整個過程蟻獅基本不怎麼露頭,而且完成捕獵之後的「食用」也不緊不慢,甚至還會將吸乾的動物軀殼丟出沙坑,確實算得上是非常「優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