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義烏老闆150萬造諾亞方舟,50米山坡滾下,10年過去怎樣了

公元前3113年,瑪雅人幾經測算,做出一個令世界轟動的預言:

「2012年12月21日下午3時14分35秒,地球將發生重大災難,這一天黑夜降臨之後,很可能不再會有黎明。」

轉瞬間,即將邁入2012年的人們意識到:「世界末日,真的要來臨了嗎?」

儘管大部分人覺得這是無稽之談,但恐慌焦慮的情緒還是蔓延開來。

有人開始囤大量物資,有人開始環球旅行,而義烏一位老闆的做法則顯得有些硬核。他一出手,就砸下150萬巨資,只為建造一個能夠抵抗「世界末日」的保護裝置-----「諾亞方球」。

150萬造「方舟」

楊宗福,是義烏一位靠著各種「奇葩」發明致富的大老闆。對於末日傳言,他也早有耳聞。

「好辦,當年諾亞躲避洪災時,搞了艘巨大的方舟藏身,那麼大的災難都給躲過去了。我也學著創造一個,保我一家三口安全。」

楊宗福沒有開玩笑。他從小就喜歡獨自鼓弄一些發明,而這次的大工程更是讓他在百度上認真學習起結構知識。

摸索的過程中,楊宗福還諮詢了很多專家,最終,他將自己的諾亞方舟設定為了:一個直徑四米的橘黃色大圓球。

按照楊宗福的設想,該球體最外層為減震層空間,這裡將密布300個高強度的減震彈簧,以及75個防撞氣囊,可以承受350噸撞擊力。

而在第二、三層空間里,將裝置可耐1700℃的高溫的石棉和起到隔離輻射的作用的高純度的銀纖維

除此之外,裝載的馬達螺旋槳可以使它在水中靈活航行。

如此,無論遇到何種災害天氣,躲在球體內都可以安然無恙。

剩下球心留有的巨大空間還可容納供一家三口安全生存10個月的物資儲備。為了提高避災時的生活質量,艙內還設有安全座椅、瞭望系統、通風系統和衛生間等生活設施。

2012年1月,初稿完成。

2月,楊宗福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材料,驅車1萬多公里在全國各地跑。

一開始,楊宗福一把投入100萬元,但造著造著發現錢根本不夠用。

「要焊接一個圓形的球體,技術含量高,每天的人工費就很貴,加上稀有的材料成本極高,太燒錢了。但為了達到抵禦災難的目的,高投入不可避免。」

於是,楊宗福又從公司賬戶里補貼了50萬元。

直到5月,楊宗福的及時雨趕來。阿里巴巴平台注意到網商隊伍中有人在製造「諾亞方舟」,親自為楊宗福接洽供應商,這才徹底解決了材料問題。

2012年8月,前前後後折騰了將近大半年的時間,楊宗福的「諾亞方舟」終於完工!

50米山坡滾下

2012年8月6日上午9點30分,義烏市後宅杜村的一個山谷中,熱鬧非凡。除了圍觀群眾,周邊還停有數輛大巴車,以及一輛早早在此等候的消防救援車。

眾目睽睽之下,現場的起重機用三根繩子將一個直徑4米的橘黃色球體吊起,球上寫著6個大字:中國諾亞方舟」。

「嚯,這麼大個傢伙!」莫名而來的群眾驚呼。

現場工作人員神采奕奕地介紹道:「這球可神了,可以隨便滾,也可以在水上漂,改裝以後還能設計成飛行器、航海器呢。等會兒你們就瞧著,可厲害了。」

而楊宗福的鄰居大爺也藉機目睹了「諾亞方舟」的真面目。大爺說:「這大傢伙我每天都能看見,但平時被一塊大布遮住,神秘兮兮的,都不知道是啥玩意兒。」

這一天,是「中國諾亞方舟」的首次亮相,即將進行的是載人破壞性試驗,而「試驗品」就是方舟的製造者。

楊宗福選擇的試驗場,是一個落差約50米、傾斜度超過60度的山坡,坡下有一堵石牆,牆後是一口水塘。

其設想的試驗過程為:球體滾下撞破牆體障礙後到達水塘,但艙內不會進水。由此證明,「方舟」可以應付複雜環境。

在正式試驗之前,楊宗福賣了個關子,表演了一波高溫測試。

只見現場工作人員將大量冰棍裝進一個相同材質、縮小版的「方舟」模型內,合上密封蓋,並在球體表面澆上2桶汽油、點著。

熊熊的大火很快包圍了整個球體,燃燒約3分鐘後,火慢慢滅掉,工作人員打開「艙蓋」,原先放入的冰棍絲毫沒有融化的跡象。

此情此景,人聲鼎沸,圍觀群眾還津津有味的「瓜分」起艙室內的冰棍。

氛圍感已經拉滿,9點50分,主角楊宗福登場。

他換上助手遞來的一身黑色防護裝,戴上頭盔,短暫亮相後便鑽進了方舟。

幾秒鐘後,原本拽住「方舟」的三根保護繩被鬆開。搖晃幾下後,6噸重的大球從50米高的地方借地勢飛速滾落,其間它撞上過一堵矮磚牆,與山谷中胡亂橫著的巨石碰擦多次。

這一過程在人們的尖叫聲中持續了大約40秒。然而,更驚險的一幕發生了。

就在「方舟」要衝向牆後的池塘時,由於衝擊力過於強大,球體的艙門瞬間被彈開。隨後,「轟」的一聲砸進水池,濺起巨大浪花。

等到一切都平靜下來,可以清楚地看見,與障礙物交鋒後的「方舟」出現了巨大的形變,最大一處凹陷長寬一米多,艙門也被摔得不知去向。

「快去看看楊總!」六名工作人員飛奔了過去。

一行人還沒趕到,這位大老闆已經從船艙口露出了頭。爬出船艙的時候,他還一手伸直,一手握拳彎曲,擺了個勝利滿滿的姿勢。

而在他身後的「諾亞方舟」,像個被摔癟了的大乒乓球,說它是球,都需要猶豫一下。

「這次試驗,表面破損本來就在預計之中。在裡面明顯有失重的感覺,但我坐得平穩,基本感覺不到顛簸,我對試驗結果很滿意。」楊宗福仍充滿自信。

不過,細心的人們發現,不只是球體表面有破損,楊老闆的下巴上也划出了一道血痕。末日還沒來,「方舟」主人就先掛了彩。

對此,楊宗福笑嘻嘻地解釋道:「因為不常騎摩托車,把新買來的安全帽戴反了,在下墜過程中有一個安全帽的部件磕到下巴,和方舟本身並沒有關係的。」

訂單紛至沓來

儘管第一次的試驗出了點狀況,但無論是「中國諾亞方舟」還是楊宗福本人都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目光。

「中國諾亞方舟」聲名遠揚,訂單蜂擁而至,短短几個月,楊宗福就接到了26個訂單。其中有兩個來自海外紐西蘭,他們還向楊宗福確認是否能夠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把「諾亞方舟」運到紐西蘭。

通過楊宗福的親身試驗,客戶們大多要求加大「諾亞方舟」的安全係數。於是,楊老闆將中間層填充的液體增加到了1米的厚度,高強度的減震彈簧也有所改進。

由於不同客戶對方舟內部裝置有著需求上的差異,每個「諾亞方舟」的售價也不盡相同,收費範圍在100萬至500萬元之間。

其中,最大的訂單來自山西一個從事煤炭開採的老闆,僅其一人就定做了15個方舟。

一口氣訂15個,楊宗福自己也嚇了一跳。他猜測,這位老闆除了自己用,還要送給親朋。「開煤礦嘛,看了那麼多生死,肯定是怕的。」楊宗福這樣理解。

但這位煤老闆並未要求給折扣,反而跟他說「錢不是問題,要用最好的材質」。並且只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絕對安全,實驗中的嗑磕巴巴的狀況肯定不允許有;二是要萬分舒適,達到「五星級酒店的標準」。

楊宗福算了下,按照這樣的要求,改進版的「方舟」單個造價會達到400萬。艙內要添置冰箱、空調、音響等設備,為了配合艙體的球形內壁和狹小空間,這些電器都得特別定製。

楊宗福忙得昏天黑地,也賺得盆滿缽滿。

因為「諾亞方舟」,楊宗福的媒體邀約也源源不斷。他甚至開始挑揀媒體,電視台的採訪他只接受「省級衛視以上的」,檔期一路排到了11月份。

但其實,這已不是楊宗福第一次成為紅人。在此之前,他已冠有「中國愛迪生」稱號,擁有260多個發明專利,創建有愛迪生創意平台,在民間被稱作是野生的DIY發明家。

2004年,他發現織襪廠里的工人剪線時會不小心把襪子剪破,於是發明了織襪機自動剪線設備。

2005年,他發明了可撕式多層次鞋墊,這種鞋墊無需清洗,如果髒了,只要撕掉一層即可,一雙鞋墊可以撕12次。

2008年春節,南方突降大雪,許多人被困在路上,無法與家人團聚。於是,楊宗福緊急發明了全自動快速鏟雪裝置,並無償捐贈給國家。由此,楊宗福還在中南海受到溫總理接見。

同年,他發現很多穿職業裝的人系絲巾既費時間又難看,而傳統的絲巾不是方的就是長的,於是發明了便捷的百變絲巾,成為楊宗福賺取人生第一個億萬現金的發明專利產品。

這也讓他有了折騰的本錢,直到造方舟前,他還在不斷地研發「新產品」。夏日,他發明出在太陽暴晒下能保持常溫的隔熱罩,冬日,發明出「暖寶寶」睡衣......

而這次的「諾亞方舟」,只不過將發明家楊宗福推向了最高潮。

沉寂後再度奮起

2013年,世界仍在照常運轉,「世界末日」的傳言煙消雲散。

「諾亞方舟之父」楊宗福也丟了末日經濟的生意。

更唏噓的是,在媒體採訪和報道的光鮮亮麗中,他忘記了一直以來搞發明創造的初心,進而投資了多個不靠譜的互聯網項目。

2016年,短短3年時間,楊宗福虧損6000多萬,致使現金流出現短缺,整個經營陷入困境,各種催款讓其無法工作和生活。

在很長一段時間,他似乎沒有了音信。

直到2018年,楊宗福帶著全新的發明捲土重來。

原來沉寂的幾年裡,楊宗福選擇了反思、選擇了如何儲蓄力量去東山再起,去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和貢獻更多的發明創造去造福社會。

2018年12月16日,他帶上自己研發的「佩戴式滅菌空氣凈化器口罩」現身北京某發布會。

此項發明,開創性地將空氣凈化器直接戴在了臉上。

這得益於楊宗福獨特的發明專利濾芯技術,能大幅度屏蔽空氣中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及細菌。

而產品的適用性也頗為廣泛,可在粉塵車間、水泥廠、麵粉廠、五金拋光等諸多不良環境使用,讓這類群體也能呼吸到健康綠色的無菌空氣。

楊宗福在發布會說道:「注重環境保護與健康防護將達成社會共識,他會持續地專註環保設備產品和應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

脫離「諾亞方舟」的楊宗福這才恢復了往日的模樣。

2020年病毒肆虐。楊宗福開了三條流水線,帶領工人們加班加點連軸生產,最終將一萬隻滅菌空氣凈化器新型口罩送往武漢。

「我們生產的口罩不僅不會漲價,還會降價銷售,希望能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盡綿薄之力。」楊宗福說道。

2022年,在一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主頁上顯示著楊宗福正擔任監事職位。

該公司主營環保科技、環保產品、新材料及水處理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

顯然,步入中年的楊宗福轉變了思路,從曾經的多樣化發明轉變為專一的在環保領域開拓。

不過,楊宗福打造的愛迪生創意平台,仍在鼓勵與吸納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發明創新、改造生活的隊列。

未來,楊宗福及其帶領的年輕人還會迸發出更多的創意,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

參考資料:

1.浙江義烏商人花150萬元建「諾亞方舟」(圖)_烏魯木齊晚報

2.這位老闆敢想敢幹 150萬造「諾亞方舟」_錢江晚報

3.中國男子製造「諾亞方舟」,稱有26個百萬訂單_瀋陽晚報

4.萬隻新型「滅菌空氣凈化器」口罩緊急生產,支援武漢_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