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新得主:揭示人類演化之謎!「猴」和「魚」誰才是起點?

人類擁有探索精神,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就追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而放眼整個人類文明我們依舊在追問人類的起源在哪裡?10月3日,20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獨享該獎項。

萬特·帕博被稱為是「最懂尼安德特人的現代人」,他被授予諾獎是因為一系列關於古人類的開創性研究,而在這些研究中對尼安德特人的測序工作反覆被提及。看見一些網友評論比較有意思,問為什麼中國科學家發現了「從魚到人」的關鍵證據都沒有獲得諾獎?

並不能說這個發現貢獻不大,但獲得諾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開創性非常關鍵,差不多有那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意味。此次萬特·帕博的研究就是如此,主要是表彰他對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的發現。萬特·帕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古遺傳學,研究古人類的基因組和現代人類基因對比,從而揭示人類演化之謎。

人類的發展演化之路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導致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其實也正是恐龍的滅絕才讓哺乳動物有了發展的機會。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就存在,只不過在恐龍的「高壓」之下,根本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來發展。

而恐龍的滅絕也恰好給哺乳動物讓出了生態位,這才讓哺乳動物快速的發展崛起,順勢哺乳動物之下的靈長目出現並發展。

現代人類都是智人的後代,或者說我們這個物種被稱為智人,而目前在人屬之下只存在智人這一個物種,其它的古人類已經消失滅絕。人類的發展進化之路大體上可以分為兩次出走非洲,1500萬年前非洲大陸上存在著一種被稱為森林古猿的動物,它們算是人類的祖先。

這些古猿為了食物資源或者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部分古猿從樹上走下來,開始直立行走解放雙手,這樣更加有利於發明工具和使用工具,一點點人類開始適應了直立行走的方式。

大約200多萬年前部分古猿已經不再滿足非洲大陸上的生存,它們開始第一次走出非洲,這些古猿或者說古人類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因為要面對不同的生存環境,在漫長時間的發展適應之下,出現了不同的古人類,例如尼安德特人、梭羅人、丹尼索瓦人等等。

就這樣大家在自己適應的環境里快樂的生存著,而那些沒有選擇走出非洲的古猿也同樣在發展演化,而智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智人也就是人類的祖先引導了第二次走出非洲,他們的足跡也開始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那就難免會發生一件事,那就是智人與當地的古人類發生「碰撞」,最終的結果我們已經看到了所有的古人類除了智人已經全部滅絕。

那麼這些古人類到底是被智人消滅替代了還是融合了?2022年的諾獎得主給出了我們答案,通過對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定序之後再與現代人類的基因組做對比,科學家發現現代歐亞的人類基因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這也可以說明人類的發展起源並非只在非洲,其它古人類對於智人的發展也有一定影響。

「猴」和「魚」誰才是起點?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600萬年前的一個古猿生下兩個女兒,一隻成為現代黑猩猩的祖先,另外一隻就是人類的祖奶奶。可以說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但其實跟猴沒有太大關係。在這裡就存在一個誤區,有些網友認為人類是從猴進化而來,從而再提出新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猴不會再進化成人?

其實道理很簡單,人類跟猴只能算作是親緣關係比較近,如果一直往過去去追溯,可以找到共同的祖先,但並不能說猴進化成現在的人。其實在達爾文剛剛提出物種進化論的時候,一些人就藉此來嘲諷達爾文,並且有一些宣傳畫把達爾文描繪成「人猴」的模樣。

人類是從古猿進化而來,但古猿並不是人類的進化起點,前段時間我國科學家發現「從魚到人」的關鍵證據,一些網友都感覺到非常吃驚,為什麼人從古猿進化而來到現在變成了人從魚進化而來?

其實很多網友的理解都有錯誤,從根本上來說地球生物演化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過程。可以說地球陸地上的生物都是從水中發展演化而來。並不是說魚類直接演化成人類,而是魚類在發展歷程中由肉鰭魚類開始登陸,最終發展出四肢適應陸地生活,可以說陸地上的四足脊椎動物都是從曾經的肉鰭魚發展而來。

其實如果真的要追溯起點,可以到38億年前的簡單單細胞生命。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